中國在非洲推新殖民主義? 俄媒:非洲將成世界工廠,多虧中國人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近些年來,中國資本大規模進入非洲,與此同時,有西方輿論批評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然而,有外媒則指出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不同之處。

根據2017年的數據,僅在「中非發展基金」的項目內,到2016年底時建成了5756公里的鐵路、4335公里的公路、9個港口、14個機場、34座發電站、10座大型和約一千座小型水電站。(視覺中國)

《俄新社》在5月28日刊登名為<非洲將成為世界工廠,多虧中國人>的文章指,美國哈佛大學出版了一本名為《未來世界工廠》的書,該書的副標題為「中國投資改變了非洲」。報導稱,中國人在過去的幾十年內將自己的國家打造成世界工廠,現在又將經驗傳授給非洲;鑒於中國對非洲的開發,這樣發展半個世紀後世界將發展成什麼樣子值得思考。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的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起,中國成為非洲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2014年貿易額增至2,200億美元,隨後的危機年代降至1,800億美元,但中國在非洲仍是頭號伙伴;同時,中國在投資和貸款方面同樣領先,根據2017年數據,中國向非洲國家貸款1,000億美元,是2010年的50倍。

根據2017年的數據,僅在「中非發展基金」的項目內,已生產了1.1萬輛卡車、30萬台冷氣機、54萬台雪櫃、39萬台電視和160萬噸水泥,產品提供給當地國家、中國和第三方國家的市場;100個工業園區在建或已在運轉,其中超過40%投入運營。

到2016年底時,已建成了5756公里的鐵路、4335公里的公路、9個港口、14個機場、34座發電站、10座大型和約一千座小型水電站。文章稱,這個過程始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中國在非洲進行了首批試驗,直到如今種子才猛然發芽。

根據2017年數據,中國向非洲國家貸款1,000億美元,是2010年的50倍。(新華社)

美國《石英財經網》此前在題為<北京正在中國培養下一代非洲精英>的文章中稱,北京正吸引成千上萬的非洲領導人、官員、學生和商人赴華學習;而這是一石多鳥之舉,有助於鞏固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的政治、商貿關係,而此類交流正在培養今後更有可能支持中國及其行事方式的「非洲伙伴」。

文章稱,過去10年來,這些培訓的規模和規格日益提升。肯雅、埃塞俄比亞和南非等國的主要政黨都在接受中國式培訓。文章指,北京對下一代非洲精英尤其感興趣;自2011年至2015年培訓200多名非洲政界人士後,北京又在去年宣布將再邀請1,000名非洲年輕政治人士來華培訓。

文章指,如今,成千上萬名非洲學生「正在北京提供的獎學金資助下在中國攻讀本科和研究生學位」,在以英語為母語的非洲學生中,2017年在華留學人數已超過在英美。中方官員表示,這些獎學金和培訓並非旨在讓非洲模仿中國,中方並不是照搬中國模式,而是分享經驗。

《俄新社》的文章稱,「回想一下僅一百年前的非洲是什麼樣子的」,比利時、葡萄牙、英國和法國佔領了非洲的大片土地,「現在留下的只有這些國家的語言」;殖民主義的失敗是漫長和有教育意義的歷史,其中融合了簡單的經濟邏輯(貪婪和掠奪)和殖民者要求的將「野蠻人發展到」無與倫比的西方價值觀水平的思想。文章稱,非洲社會沒有變成西式的,沒有如他們所期待的那樣發展,西方制度在全球範圍內陷入困惑,不僅在非洲。中國則並沒有試圖改變人們的本質,而是理解非洲人所擁有的。 

(俄新社/石英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