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造假】英媒:中國社交媒體造成巨大輿論壓力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近日,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瘋狗症疫苗造假、「百白破疫苗」檢驗結果不合格一事引起輿論極大關注。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篇文章將疫苗造假事件與10年前的毒奶粉事件比較,指出中國公衆輿論借助社交媒體平台的動員和傳播以及它造成的即時壓力今非昔比,中國政府對社交媒體上的內容的監控力度也前所未有。

英國廣播公司指,疫苗造假事件引起輿論極大關注是因爲觸動了中國人最敏感的神經:公衆對中國食品藥品存在的安全隱患的擔憂。(視覺中國)

英國廣播公司7月23日報道,自媒體《獸爺》發布《疫苗之王》一文,揭露奸商在疫苗生產過程中偷工減料、弄虛作假的行為。《疫苗之王》在中國社交媒體爆炸是因爲觸動了中國人最敏感的神經:公衆對中國食品藥品存在的安全隱患的擔憂。特別是涉及到兒童,這根神經就綳斷了。

「疫苗門」成爲社交媒體最熱詞匯不到48小時,中國政府網於7月22日夜刊發國務院總理李克强的批示,要求「儘早查清事實真相」,給民衆一個「安全、放心、可信任的生活環境」。《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檢查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官媒相繼就該事件發表評論。

報道稱,整整10年前的夏天,中國也發生了一起涉及兒童健康安全的奸商造假醜聞。對比一下官方的反應速度很有意思。2008年6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偉首次接到飲用「問題奶粉」的病例。9月13日,國務院啓動國家安全事故一級應急響應(一級爲最高級,指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處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從「毒奶粉」爆發到中央政府表態,有3個月的時間差。3個月的時間差,反映了10年間中國社會其中一個方面的變化:10年前,中國的社交媒體和自媒體遠沒有今天普及。

2008年中國爆發毒奶粉事件,從事件爆發到中央政府表態,有3個月的時間差。(網絡圖片)

公衆輿論借助社交媒體造成的即時壓力今非昔比

在今日的中國,社交媒體提供的不僅是交往平台,它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衆輿論借助社交媒體平台的動員和傳播以及它造成的即時壓力今非昔比。報道稱,中國政府對公衆輿論借助社交媒體迅速發酵是極爲敏感,對社交媒體上的內容的監控力度也前所未有。社交媒體上「疫苗門」洗版的時候,揭露醜聞的原文《疫苗之王》已經是「此內容違規無法查看」。

法新社的報道很形象的抓住了圍繞「疫苗門」出現的近乎滑稽的局面:「中國的審查者和監管者拼命要趕上公衆的反應,在國家媒體努力掌控話語權的同時,删除微信上的帖子。」

報道稱,每當涉及危害公衆利益的醜聞發生,中國官方的表態都要求「堅決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但是,「類似事件」卻一再發生。社交媒體上的一段帖子似乎形象地描繪出了中國老百姓的無奈與無助心態:「人們問我爲什麽不要孩子,因爲我不願讓我的孩子喝毒奶粉,接種假疫苗。我不願意看到發生在我們一代人身上的事情發生在下一代身上。」

(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