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年輕一代是怎樣? 英媒:有身份意識、不安份的一代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英國傳媒近日刊文大談美國年輕人對中國年輕人的看法,作者戴三才指出,事實上美國人對中國和中國文化都十分無知,「與我交談過的大多數美國人甚至不知道中國的國家主席是誰。」
戴三才分析,中美「千禧一代」大致有三方面的差異,並認為「(中國年輕一代)他們是有身份意識的一代,不安份的一代」,更多地了解中國會讓美國受益。

戴三才稱有一點是他堅信不移,就是中國年輕一代的強烈自我意識,會挑戰當今默認「現代化」即等同於「西方法」的概念,「中國年輕人最酷的地方在於,他們可能在現代歷史上首次在全球範圍內實現真正的『東方化』。」

戴三才又歸納出中美年輕一代的差異,首先在規模上,美國這類人共有8000萬人,但中國卻有多達4億人,超過美加兩國人口的總加,亦比歐洲、北美及中東同齡人口的總和更多。至於在童年經歷方面,中國年輕一代的童年基本上只有學習,「中國的年輕人在出了名的巨大學習壓力下成長」,但美國則是強調全面發展,以致中美年輕一代在人格與價值觀上出現極大差異。中美年輕一代最後一項差異則是民族自豪感,「與外面的世界接觸愈多,中國的年輕人就愈不迷戀」。戴三才指,中國年輕一代都對作為中國人感到自豪,「令人印象深刻,甚至令人羨慕」。相對而言,特朗普以「讓美國再次偉大」作為競選口號,「這個口號其實說明,我們覺得現在我們不那麼偉大了。」

戴三才指中國年輕一代的童年基本都是在學習壓力成長。(視覺中國)

戴三才指,中國年輕一代渴望自由,但這種自由不是爭取要擺脫會施以壓迫、限制的體制,而是擺脫傳統的期望。例如中國年輕女性會被告知要長時間接受教育以取得成功,但若遲婚或不結婚,則會被冠上「剩女」之名;年輕男性會被告知要照顧父母,養兒育女,但事前必須要擁有房產,否則就失去資格,「最終結果是,他們向父母和祖父母借錢,而不是贍養他們。」

中國的年輕男女會被附加各種傳統的期望,戴三才認為中國年輕一代要擺脫的就這一種壓迫和限制。(視覺中國)

戴三才在最後認為,中國這一代的年輕人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代可以權衡「想要甚麼」與「需甚什麼」的人,大多數人已不必再考慮「我的家人怎麼才能弄到飯吃」。中國這一代的年輕人會問「我想要怎樣的自己?怎樣的家庭?怎樣的國家?」,「他們也是將決定在現代世界中,作為中國人意味著甚麼的一代。」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