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怕惹怒中國影響市場 荷里活多次改動電影劇本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中國的影響力擴大到美國荷里活(Hollywood)。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指,為了避免進入中國市場受阻,荷里活近年曾多次改動電影劇本, 避免出現影響中國形象、視中國為「奸角」的劇情。

2012年上映的電影「追擊赤色風暴」(Red Dawn),在遭到中國官媒和輿論抨擊後,片商就將劇中的侵略軍和反派從中國改為朝鮮。(劇照)

《紐約時報》刊文稱,中國近年為愈來愈多的頂級電影提供資金,提升其在荷里活的影響力。在1997年至2013年間,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100部電影中,中國只資助了12部荷里活電影;但在接下來的五年,中國共資助41部票房收入最高的荷里活電影。

此外,荷里活的電影公司也渴望搶佔中國快速增長的票房市場,其在中國市場2018年第一季度的票房收入首次超過美國市場。文章指,在中國的成功可以彌補在美國國內令人失望的票房表現,甚至可以將其打造成全球式大作。出於同樣的原因,拒絕進入中國市場對電影來說可能是毀滅性的。

中方望荷里活電影多關注中國文化

文章表示,電影公司透過改動劇本,避免對中國造成任何攻擊;中國方面提出的條件則是希望荷里活電影多關注中國文化,而不只是一兩個鏡頭,且希望是積極的中國形象。

文章舉例說,2012年上映的電影《追擊赤色風暴》(Red Dawn),在遭到中國官媒和輿論抨擊後,片商就將劇中的侵略軍和反派從中國改為朝鮮;2015的《屈機起格命》(Pixels),創作者希望在長城爆破一個洞,索尼高層卻擔心這一幕可能會影響到在中國上映的情況,後改為炸毀印度泰姬陵。

文章又說,在20年前,荷里活的主要電影都對中國產生尖銳的批評,例如1997年的《西藏七年》(Seven Years in Tibet),就描繪了中國士兵對西藏人的殘酷行為,是當年票房收入最高的100部電影之一。但如今製作影片批評中國的電影公司,卻可能被禁止在該國發行電影,類似《西藏七年》的電影已不會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