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面對中國的經濟挑戰 歐洲有足夠手段應付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德國媒體《萊茵郵報》周三(26日)刊發了德國經濟學家、歐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瓦姆巴赫(Achim Wambach)撰寫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在不損害市場經濟原則的前提下,歐洲依然有足夠的手段與推行國家資本主義政策的中國在經濟領域展開競爭。

文章以「歐洲如何抗衡中國」為題,指出中國的國資企業在多次合併後越發強大,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合併後的中車集團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鐵路裝備製造商,遙遙領先競爭對手。

文章舉例指,合併後的中車集團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鐵路裝備製造商,遙遙領先競爭對手。(網絡圖片)

文章指出,一些中國企業的合併是為了「消除不必要的競爭」。如果這一趨勢加劇,德國企業必須要有回應的能力。以前曾經有過相應的手段:1990年前,面向出口的壟斷是被允許的。這一規定當時被取消的理由是「為了在全世界範圍內減少國家或私營經濟對競爭的限制」。如果中國決定要採用一種非競爭性的市場形式,那麼德國就有足夠的理由再次啟用這一手段。

文章又表示,中資企業對歐洲企業的收購,就不應被視作企業的獨立收購行為,而是由國資企業主導的行為。如果在這種局面下還出現了競爭扭曲,反壟斷機構就必須能夠進行干預;如果出現了安全風險,則必須要進行風險評估。在其餘情況下,歐洲則盡可以讓中國收購。

文章最後指,目前還有許多其他手段正在討論之中,比如通過「邊境補償稅」來平衡掉中國企業通過較低的環保標準所獲取的競爭優勢。歐洲的反傾銷手段也可以強化,從而制裁中資企業過於進攻性的定價策略。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歐洲並非無能為力。

(《萊茵郵報》/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