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美媒:中國企業崛起 美品牌在華「光環」漸失

撰文:林瑾
出版:更新:

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期刊文稱,因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問題,中美兩國正變得日益對立,這種情況下美國品牌在中國市場面臨兩大挑戰:一方面是中國本土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另一方面,受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影響,中國消費者主動拒絕海外品牌。

今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銷售的前三甲分別是華為、Oppo和Vivo。(中新社)

文章表示,NBA最近在中國受到的打擊顯示,中國消費者對西方品牌的態度轉變之快。短短數個小時,火箭隊總經理莫利(Daryl Morey)的一條涉港推文,就導致火箭隊的球隊商品被下架,一些贊助商還終止合作,賽事的轉播一度被取消。

文章指出,多年來,西方企業習慣於鼓吹各種「統治」中國市場的計劃。但在美國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追蹤的所有消費品類中,海外品牌的在華市場份額已經萎縮到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這種市場份額的下滑,以寵物食品、乘用車、電子遊戲、智能手機和家用電器等品類尤為明顯。

以智能手機為例,在2011年,中國70%的智能手機銷量歸屬於諾基亞、三星和蘋果這三家海外品牌。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銷售的前三甲分別是華為、Oppo和Vivo,三者佔據了71%的市場份額。

《戰狼2》創下56億元人民幣的票房記錄。(資料圖片)

此外,在文化娛樂方面,甚至荷里活的文化輸出都面臨極大挑戰。去年,中國國產電影首次壟斷了年度票房排名的前五位。講述中國在非洲發揮救援力量的《戰狼2》更是創下56億元人民幣的票房記錄。

事實上,瑞士信貸2018年的一項調查發現,逾90%的18歲至29歲中國消費者傾向於購買中國國產品牌。調查顯示,許多消費者現在希望(購買的)產品能表達出他們的身份認同——作為中國人愈發上升的自豪感。

另據今日俄羅斯網站10月12日報道,總部位於倫敦的品牌諮詢公司品牌金融最新發布的報告稱,從2018年至2019年,中國的國家品牌價值增加了40.4%,達到19.5萬億美元。中國的品牌價值(提升)得益於一些最具優勢和價值的品牌的成功,如工商銀行、華為和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