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殺拉登之後 全球迎來史上最嚴竣恐襲威脅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2011年5月,美軍海豹突擊隊在巴基斯坦擊殺蓋達組織頭目拉登,為美國2001年發生的九一一恐襲以後長達十年的反恐戰,畫上句號,也給飽歷恐襲之痛的美國人一個交代。然而過去五年,全球受到極端伊斯蘭恐襲的威脅有增無減,甚至被形容為達至史上頂峰。
即使是得到諾貝爾和平奬的奧巴馬,似乎也改寫不了美國與中東穆斯林之間,陷於一種冤冤相報的循環。

美軍在擊殺拉登,本身非無爭議;第一,美軍潛越巴基斯坦邊境擊殺拉登,足見美國在遵守國際法上「龍門任擺」;第二,美國未審先判,私下擊殺及海葬拉登,亦有違司法程序。但對於美國人來說,殺死九一一恐襲主謀拉登,無疑是為死傷者討回公道,奧巴馬政府的支持度躍升至60%新高。美國人對此「結果」拍掌叫好,在翌年大選給奧巴馬「續約」連任,奧巴馬亦不忘提醒反恐戰的功勞,稱蓋達已被打得落花流水,核心領導圈子也被美軍擊潰。

   願景難成 反恐之戰未了完

奧巴馬主張結束美軍虐囚,以及關閉囚禁恐怖分子的關塔那摩灣監獄等舉措,均取得實質成果。可是,美國這場長達十年的反恐戰爭,又真正落幕了嗎? 前身是蓋達分支的ISIS在2014年起乘着伊拉克及敘利亞亂局,建立哈利發,控制土地之餘還在境內實施暴政,並以殘忍手段對於所有非信徒,又在全球發動恐襲。

法國在過去數年發生多宗恐襲,多由極端伊斯蘭分子發動。 (Getty Images)

奧巴馬在告別演說表示,在八年任內成功阻止外國恐襲組織在美國發動恐襲。不少人認為這句說話可圈可點,因ISIS短短數年在全球發動或啟發的孤狼式恐襲,包括2015年11月的巴黎恐襲、去年6月伊斯坦布爾機場恐襲及7月的尼斯國慶日恐襲等,死傷枕藉。這可見美國雖砍掉蓋達組織的「蛇頭」,但無礙恐怖主義繼續滋生,恐襲模式在轉型,變得頻繁更是無處可避。

   蓋達組織的重組與反彈

不少人都說「一個拉登死去,還有千千萬萬個拉登」,到底奧巴馬的反恐行動,是否有效把蓋達或恐怖主義趕上絕路?雖然風頭全被ISIS蓋過,但過去五年,蓋達其實在暗地裏也在重整旗鼓。美國在本月把拉登之子哈姆扎(Hamza bin Laden)列入反恐名單,現年大約25、26歲的哈姆扎自拉登死後,成為蓋達組織內的活躍分子,並在前年發布一段錄音,呼籲追隨者向美國及其盟友發動襲擊。

一名支持胡塞武裝組織的男童手持槍枝。(路透社)

由扎卡維領導的蓋達宣布與手法兇殘的ISIS割席後,近年在敘利亞及也門,乘着當地內戰混亂悄悄擴展勢力。他們避免使用殘暴手法,跟ISIS劃清界線,以爭取民眾支持。另一方面,ISIS是美軍目前空襲的頭號目標,蓋達也沒有像ISIS般擁有「領土」,地理上較難被鎖定及轟炸。

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 Jennifer Cafarella 分析員指出,蓋達敘利亞分支刻意不佔領土地,避免成為空襲目標,一方積極爭取當地人支持。蓋達的也門分支AQAP卻是截然不同,穩步吞併土地,路透社便曾形容他們是「一個迷你國家,憑着盤踞國內第三大港口,賺取及累積估計達一億美元的軍費。」AQAP也因而被喻為蓋達目前最危險的分派,他們亦有份促成2015年導致11死的巴黎查理周刊恐襲案,危險性不庸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