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單車】今日我撐李慧詩 從倫敦到里約的輝煌與瘋狂

撰文:李思詠
出版:更新:

頒獎台上鎂光燈下的一面,我們見證李慧詩拿過奧運銅牌、世界冠軍、亞運雙金。
但,我們見不到的是,她想過退役,也跟總教練沈金康哭過吵過。
從倫敦走到里約熱內盧,李慧詩走過的路,她形容為「玩命」。8月13日晚上9時起,女子競輪賽,得獎與否,我們都撐「女車神」。
文:李思詠 圖:黃永俊

每次訓練我都盡100%努力,無論最後得獎與否,我已在玩命,不會有遺憾。
李慧詩
從倫敦奧運來到今天,李慧詩形容自己的訓練是「玩命」。(黃永俊攝)

李慧詩是近年最成功的香港運動員。2012年在倫敦奧運取得競輪賽(又稱凱林賽)銅牌後,翌年憑500米計時賽獲世界冠軍,同年於全運會力壓全國高手勇奪競輪賽金牌,14年仁川亞運也寫下同屆摘雙金(競輪及爭先)的輝煌一頁。歷史定格於照片和報道裏,她於倫敦賽場對住鏡頭單眼微笑,從牛頭角下邨衝出世界的女孩,注定是個傳奇。

然而,所謂「神」,只是我們見到頒獎台上的一面。夜闌人靜,內心交戰,此刻才是真正的李慧詩。

耐力訓練,邊練邊補給,這就是李慧詩的生活。(黃永俊攝)
這雙手套,陪伴李慧詩走過許多大賽。(黃永俊攝)

「這4年變化太大。倫敦奧運後,不少隊友相繼退役,我不再是被照顧的『細路女』,而是個拿過奧運亞運全運獎牌的運動員,大家對我的感覺不再一樣,是怕了我?不知如何跟我溝通?我記得我跟沈教練吵了一大場,我邊說邊哭,當時我把所有事情想得非常負面,不想留在昆明,不相信身邊人,只管自己練自己。」她直言,就算拿了奧運銅牌,前兩年的她並不快樂。

事實上,倫敦奧運後,彷彿把Sarah的人生放大了。奧運成就更超黃金寶的她,一鬥比賽就有責任要贏,加上黃蘊瑤、張敬煒、郭灝霆等年紀相若的隊友先後退下火線,李慧詩三個字,已跟整個香港單車隊畫上等號。她甚至想過退役。「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想一次。我是個喜歡改變別人的人,卻覺得運動員能做的並不多,所以想早點踏出一步,汲取多點知識,再做其他事情。」只是,今天訴說4年來的內心世界,她異常平靜,就如她在昆明呈貢基地為了奧運天天苦練,明明在功率車「爆」得咬牙切齒,明明在本來跑馬後來練單車的馬場冒雨繞過百圈,明明每次訓練後地上一大攤汗水,明明雙腿理應痠軟發痲,她卻像沒做什麼似的,還對住鏡頭亮出美麗笑容,跟我們說說笑笑,那是她在人後如何努力,贏人更贏自己的一種境界。

香港最強大腿,只有練出來。(黃永俊攝)
輝煌背後,李慧詩曾經感到寂寞,想過退役。(黃永俊攝)

跟隨總教練沈金康訓練,長年累月身在異鄉,每天除了單車只有單車,生活都以速度課、耐力課、體能課去切割。問Sarah幾月幾日星期幾,她要想;問她對上一次見家人朋友是何時,她要想;問她上次逛街看戲在哪,她要想;問她某次訓練衝刺是什麼時間,她準確得說到千分一秒。她談奧運,只有努力卻無壓力,因為「每次訓練我都盡100%努力,無論最後得獎與否,我已在玩命,不會有遺憾」。她拋出「玩命」這個詞語時,依然那麼平靜,我卻不止聽在耳裏,還鑽進心扉——一個香港女孩為了不可預期的將來,正在玩命。

「這是上天給我的能力,不是人人做到。既然上天賜予你這種才能,為何不好好珍惜?如果我放棄,或者視奧運為志在參與,我的人生可能好悶。大家常說運動員的生活好悶,我卻覺得每天都不夠時間用。訓練後,我不會想自己多辛苦,反而想今天克服了什麼的累、踩了多少個圈。這是人生的一種進步。」

伸延閱讀:

【里約奧運.專訪】李慧詩爭金原動力——沈金康的魔鬼血性 

李慧詩深信,努力就會成功。(黃永俊攝)
腳踏單車鞋,李慧詩從牛下走到世界舞台。(黃永俊攝)

歷史讓李慧詩深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例如她2006年因為公路訓練炒車,一年做三次手術仍未治癒手骨骨裂傷患,甚至被沈教練勸退;例如她為了在2010廣州亞運擊敗當年中國「一姐」郭爽,在訓練基地的小公園苦練原地起動一千次;例如香港從來沒有場地單車短途女選手,她卻矢志做第一人;結果,她從廣州亞運摘下500米計時賽金牌開始,用汗水累積金牌,成為現役香港最成功的運動員。「我感謝自己走過的路。如果我不是在牛下長大,如果我沒斷骨,就沒有今天的我。只要想想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位置,我就會踏實跟自己說,要謙卑。上天很公平,若我得意忘形,上天會收回我的成就」。

29歲的李慧詩,把人生最燦爛、最有條件去任性的十多年付出了,每天過着刻板的生活,明明不知踩到多遠,雙腿卻繼續在輪子上不停轉動。「香港最強大腿」,從沒走過捷徑,今天晚上的競輪賽,我們都會陪着李慧詩出戰。

8月13日,晚上9時10分,女子競輪賽首圈第3組,李慧詩登場。(黃永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