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濕頭重重 春日飲食法則

撰文:黎頌詩
出版:更新:
春日幾常「頭重重」,不一定是感冒。iStock
仁昌堂中醫診療所主診註冊中醫師徐澤昌(受訪者提供)

雲霧繚繞的時節,老讓人覺著暮氣沉沉昏昏欲睡,是灰調影響了心情,還是濕氣真的對人體有所影響?這是相輔相成吧!氣候影響身體,在中醫學說中是肯定的。註冊中醫師徐澤昌更提醒大家,如果你平日愛吃生冷東西,在潮濕天氣中會濕上加濕,令人覺得更不舒服!

即是說,我們全力為家當抗濕的同時,也別忘了為身體「減濕」,而「省酸增甘」正是春天濕重時的健康飲食法則。

如何判斷人太「濕」?

居住的環境經常濕氣重,會引至內濕。

常聽人說潮濕的房子不宜居,並非沒根據。(iStock)

「濕重」對身體的影響是造成經絡不通,水液代謝欠佳,人會感到易累,「頭重重」,胃口變差。小便會較少,大便則黏性較高。如果你出現上述這些情況,就要為身體抗抗濕了。

徐醫師指,影響身體的「濕」有兩種--外在環境的濕,中醫視之為「外濕」,就如大霧潮濕的春天;而身體內的濕,則是「內濕」。內濕關乎體質,而居住的環境經常濕氣重,及常吃生冷食物也會引至內濕。內濕的人在這種潮濕時節,不適的情況會更甚。

飲食抗濕法

吃「辛」吃「甘」少吃「酸」,鞏固脾胃是重點。

徐醫師說,白飯也是味甘食物,春日當吃。(iStock)

除了要少吃會造成內濕的生冷東西,徐醫師建議,「抗濕」可多吃「辛」和「甘」的食物。「辛」食,不是要你去挑戰麻辣火鍋,生薑、韭菜及大蒜等也屬「辛」性食物,好處是「行氣」,有助暢通經絡,疏散風寒。而「甘」也不是指糖,他舉例如紅棗、冬瓜、栗子、粟米和燕麥等,都屬合適之選。味「甘」食物有助鞏固脾胃,是春天飲食法則的其中一個重點。

中醫理論認為,立春之後要「補脾」,及不要「克制肝氣」;因此,壓抑肝氣的性「酸」食物就自然不宜了,而山楂、石榴及柿等水果都屬此類。

雖然,距離讓人豁然開朗的夏日也不遠了,不過徐醫師卻說:「中醫有長夏之說,一直到9月,也是濕重的季節哩!」這抗濕飲食法則看來在整個炎夏依然用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