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降準」釋放4000億元流動性 不代表中央貨幣政策緊轉鬆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人民銀行昨天突然宣布「降準」,外界預期會釋放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資金,令港股今早逾400點。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這次降準幅度高達100點子,歷史上只出現第五次,但並不代表中央貨幣政策一下子由「緊」轉「鬆」。

中美貿易戰陰霾威脅中國經濟前景。(路透社)

人民銀行昨天宣佈,將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00個點子,4月25日起生效,以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預料可以釋放4,000億元的增量資金。

內地過往降準幅度大多是50點子,據中金固收統計,這是內地第五次有100點子或以上的降幅,之前幾次分別為1998年、1999年、2008年和2015年,都是適逢有經濟危機或有大量地方債要置換,究竟這次中央突然降準,應如何解讀?

數據表現差 釋穩定經濟信號

市場對央行突然於這時機「放水」眾說紛紜,中金固收研究分析師陳健恒和唐薇認為,今次的降準其中一個原因是近期經濟數據較弱,3月工業、投資、基建均明顯回落,且實體經濟融資環境明顯收緊,M2和M1增長持續下行,企業流動性明顯惡化,認為人民銀行此時降準有穩定經濟的意味。

分析指中央計劃以降準取代MLF。(路透社)

對沖「緊信用」 料不會大幅放水

不過,市場普遍認為這次降準不代表中央打算完全扭轉貨幣政策。興業證券分析指,此次降準非全面的貨幣寬鬆,而是因為中央對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融資的管控能力加強,用「緊貨幣」影響金融機構行為的必要性下降,可以開始採用「緊信用」去解決地方政府和國企的債務問題,料今年貨幣政策重心由「緊貨幣」轉向「緊信用」,中央降準正是為未來的「緊信用」作對沖。

海通證券也表示,這次降準實際向市場淨釋放約4,000億元資金,考慮到4月的繳稅因素,和央行之後或根據資金面情況減少公開市場投放,料這次降準對資金面整體影響仍偏中性,認為在去槓桿、防風險的政策背景下,央行不具有大幅放水的基礎。

未來或繼續降準 降企業融資成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洋分析,降準是應對基礎貨幣不足的中性工具,降準取代MLF意味人行貨幣政策從偏緊回歸到真正中性,料未來會有進一步降準,將有利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

申萬宏源証券估算,不排除降準取代MLF成為後續常態化政策,考慮到MLF餘額仍有4萬億元,料規模達100點子的降準至少還有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