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業 三大威脅中掙扎求變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關稅戰令世界汽車工業格局大變,不過這個曾經光輝的產業,面臨的挑戰又豈止關稅。這個歷史悠久的工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巨變。

香港公共交通方便,汽車對港人來說未必十分重要。可是,對很多不同國家的人來說,汽車都是家庭必需品,更往往是他們除住房外,最大的一項投資。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的資料,普通美國人家庭平均2美元支出當中,就有1美元是花費在住房和汽車上,平均花在住房上的支出佔33%,汽車或相關費用則佔17%左右。因為需求巨大,自1970年以來,全球汽車數量幾乎每隔15年便要翻一番。

汽車一直在經濟中佔據重要角色,是除房地產外另一重要經濟引擎。而又有別於房地產,地域屬性沒有那麼重,一款成功的汽車往往可以風靡全球,取得數以萬計的銷售。所以,國際車企是福布斯品牌榜的常客,佔據了當中一個頗大的比例。不過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車企近年被三大不利因素夾擊,可說是碰得焦頭爛額。

美國總統特朗普引發的關稅戰,影響全球汽車產業。(路透社)

人口懸崖逼近 歐美市場萎縮

首先,隨着歐美人口紅利消失,中國等新興市場消費能力冒起,世界汽車消費版圖正在重劃。汽車作為一個高價耐用品,需求往往跟人口趨勢密切相關,但作為傳統汽車消費大國的歐美卻面臨人口懸崖的問題,德國、英國、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多國的消費高峰估計會迅速墜落。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羅兵咸永道於今年初發布的《2018全球汽車產業未來趨勢報告》便估算,到2030年歐洲汽車總數量將由現時的2.8億輛減少到2億輛,美國則會從2.7億輛減少到2.12億輛。

歐美汽車需求料將減少。(路透社)

新能源汽車成關鍵戰場

歐美市場未來或會萎縮的同時,傳統車企亦正面對新能源汽車挑戰。各國相繼推出堪稱「史上最嚴」的禁售柴油車時間表,荷蘭和挪威將自2025年起禁售,英國和法國則會在2040年前禁售。同時,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和希臘雅典等都計劃於2025年以前禁止柴油車在市區中心路段通行。

傳統車企不是不明白新能源汽車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亦正紛紛努力追趕。大眾汽車作為全球第一大車廠,已決定全力投入電動車科技,目標是2025年能將電動車銷量推升至300萬輛。豐田車廠曾是全球銷售霸主,近年也展現了變革求變的決心,於去年東京車展上便推出多款自動駕駛概念車,亦公開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車型的規劃藍圖和混合動力豪華車與巴士概念車技術。

Tesla等新能源汽車正威脅傳統車企的地位。(路透社)

車企接連造假 動搖客戶信心

面對外面的挑戰同時,傳統車企的內部管理也出了問題。2015年9月,美國環保署指控大眾旗下部分柴油車在尾氣檢測中作弊,揭開了傳統車企的「造假門」,調查很快擴展至其他國家。

日本是造假醜聞的其中一個重災區,日本汽車零件供應商高田氣囊系統問題導致了汽車產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車輛召回事件,之後日產汽車又傳出無資格檢查問題,斯巴魯公司亦被揭發車輛出廠前對燃效和尾氣的抽查中長期存在篡改。這些造假醜聞接二連三,嚴重損害了日本人對「日本製造」的信心。過往日本人一直以買本土的日本品牌自豪,美國等外國產品一直很難打進日本市場,美國總統特朗普便曾批評日本汽車市場封閉,稱日本車於美國街頭「氾濫」,而日本街頭卻不見美國車影蹤。不過,受造假醜聞衝擊,外國汽車品牌銷量於日本市場取得突破,在2017年新註冊車輛當中,外國廠商的銷量20年來首次超過30萬輛。

上文節錄自第12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13日)《昔日光輝 今三大威脅中掙扎求變》。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