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兩會】中國經濟增長目標降至6至6.5% 「唯GDP論」早成歷史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今早(5日)於北京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設下6%至6.5%的目標,低於去年的6.5%,且為30年以來最低的增長目標。
中美貿易戰忽晴忽雨,中央此刻將經濟增長目標下調,不僅是為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作兩手準備,更有意透過容許較低的經濟增長,推動國內經濟轉型,並防範金融風險死灰復燃,無疑反映過往「唯GDP之從」的發展思路早已步進歷史。

年初以來,中美貿易戰形勢有所緩和,中央在此有利背景下略為調低經濟增長目標,除了是應對中美貿易戰的不明朗因素,同時亦反映了中央並不盲目追求亮麗的經濟增長數據,反而透過將增長目標轉為區間值,為經濟轉型、調控金融風險等長期議題提供一定彈性。若然國內外經濟形勢改善,以及刺激政策收效理想,相信中國今年要達到增長目標,甚至超額完成並非難事。

貿易談判結果難以預測

李克強發表工作報告時坦言,今年中國發展面臨的環境,較去年更加複雜嚴峻,可以預料及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必須做好打硬仗的充分準備。他口中的多項風險挑戰,開打接近1年的中美貿易戰必定榜上有名。中美兩國自去年底起重啟貿易談判,進度之佳似乎超乎預期,除了同意押後原定於上周五(1日)屆滿的談判限期,《華爾街日報》早前更引述消息人士指,兩國可望於3月底的峰會上正式簽訂協議。

外電近日報道,中美貿易談判已進入最後直路,但箇中不確定性仍相當多。(視覺中國)

若然中美貿易戰順利休兵,自然可以消除中國經濟的一大不穩因素,有利今年中國經濟表現。然而,外國媒體近日多次報道,雙方於中國經濟結構議題,以及協議的監察機制上存在分歧。

再者,美國及其盟友圍繞中國通訊設備商華為的抵制措施未有絲毫放軟,而孟晚舟案件亦無明顯進展,顯示中美即使可達成貿易協議,背後的一連串「拗手瓜」角力,卻很可能不會輕易告終,為中國經濟帶來持續隱憂。故此,中央因應貿易戰的不確定性,為年內增長目標提供一定緩衝,亦是穩健及審慎的做法。

增速減慢讓路長遠發展

此外,中央將增長目標定為區間值的做法,雖然並非首例,但今年不少省市均未有發布GDP增長目標的絕對值,包括北京、福建、河南等經濟重鎮,顯示中央有意容許增長減慢,以讓路予經濟轉型及金融風險調控,同時反映「唯GDP論」早已走進歷史。

美國及其盟友近日對華為的打壓未有鬆懈,或意味未來中美關係仍然充斥暗湧。(視覺中國)

雖然內地經濟面臨不少壓力,但中央支持經濟轉型的力度似乎有增無減。李克強於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其中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並舉,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並深化增值稅改革,以推動製造業升級轉型,及支持中小微企發展,預料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此外,中央自2016年起推動「去槓桿」,以減低系統性金融風險,縱然去年因應經濟放緩風險加劇而微調為「穩槓桿」,但李克強於工作報告中仍然強調要「堅持結構性去槓桿,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中央將今年GDP目標略為下調,相信亦有意透過較慢經濟增長,控制內地信貸過度擴張,避免令過去兩年「去槓桿」的努力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