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風險夾擊 出口零售皆轉弱 香港經濟未許樂觀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2019年香港經濟充滿風險,對外有美國貨幣政策轉向的不確定性和糾纏已久的中美貿易戰,對內則有《逃犯條例》修訂所帶來對特區管治和「一國兩制」的憂慮,除了據報有資金由香港流往新加坡等地,遍地開花的大型示威活動也有機會影響到旅遊業和零售業。眾多負面因素夾擊下,多家機構紛下調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情況不容樂觀。

本月初開始,陸續有零售企業發出「警號」,化妝品公司卓悅(0653)、服裝股佐丹奴(0709)、百貨股永旺(0984)等先後發盈警,他們表示,中美貿易戰、人民幣貶值、大型示威抗議和今年初內地實施的電子商務法嚴重打擊代購業務等因素,與中港兩地經濟的疲弱疊加,影響大中華地區的銷售。

其實早在6月出現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大型示威活動前,香港零售已連跌多個月,據月初公布的香港5月零售銷售數據,即使受惠內地勞動節假期,5月訪港旅客人數按年顯著上升,5月零售銷售按年計仍要跌1.3%,是連跌第四個月。

中美貿易戰和令香港進出口受影響。(資料圖片)

中美貿易戰拖累進出口

零售以外,香港經濟另一重要支柱是進出口貿易。不過受中美貿易糾紛遲遲未解決所拖累,本港出口已是連跌七個月,5月整體出口貨值按年跌2.4%至3,431億港元;進口貨值則是連跌六個月,5月整體進口貨值按年跌4.3%至3,778億元。

商家普遍對香港進出口前景不太樂觀,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會長巢國明出席電台節目時就指,不期望中美貿易戰可以輕易解決,因為這不單只是一場貿易談判,更牽涉中美兩國意識形態和國力之爭。他更指,已作最壞打算和準備,可能要跟美國進口商研究,如何分擔可能再加徵的關稅,而現在很多廠商都只是勉強經營下去。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上周也在記者會上指出,中美貿易糾紛對全球經貿環境構成很大的負面因素,對貿易和投資環境的影響正逐步浮現,打擊包括旅遊、零售在內的香港多個行業,政府會密切觀察香港未來兩季的經濟情況,也會跟業界多溝通,討論如何在經濟下行時,合力做好防備工作。

傳資金流至新加坡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受到不少挑戰。《逃犯條例》的修訂令國際社會擔心香港的法治和「一國兩制」是否會日漸「變質」,多國領事就此表達關注,也有傳有不少國際資金捨香港赴新加坡。路透社本月便引述消息人士指,新加坡金管局官員向星展銀行以及華僑銀行旗下一間機構提出,不要在香港政治動盪之際針對香港設計營銷方案、向客戶兜售服務及採取其他措施吸引客戶到新加坡。星洲當局不趁火打劫固然可使港方鬆一口氣,但從中也可見資金出逃到新加坡的傳聞,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經濟學家關焯照早前接受《香港01》訪問時就表示,修例等事件嚴重影響外資信心。他認為,外資過往一直對香港法制有信心,但對內地法制不信任,所以才會在可以進入中國之餘,繼續在香港投資,但若香港法治未能確保獨立性,國際資金自然會撤離香港,改往新加坡。

香港經濟轉差,各機構紛紛下調對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期。(資料圖片)

下調香港全年經濟增長

眾多負面因素交織下,不少研究機構都下調香港今年的經濟預測。其中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便將預測下調至1.8%,遠不及去年3%的經濟增速。值得留意的是,港大今年初對本年的經濟增速的預測是2.8%,即這段時間內,港大大幅下調預期高達1個百分點。

中銀香港資深經濟研究員王春新接受香港中通社訪問時估計,香港今年GDP升幅料只有1.7%左右,是金融海嘯以來的最低增長。他表示,全球需求不足和中美經濟關係的變化將持續困擾香港,令香港外貿表現難顯著改善,不過相信全球低利率環境延續令香港保持低息環境,或有助樓市向上,為投資和私人消費帶來支持。

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面對國際貿易市場上日益嚴峻的關稅戰和金融風險,經濟轉差實可以預期。例如經常被外界跟香港作比較的另一外向型經濟體新加坡,今年第二季的經濟表現也是差過預期,GDP按季度萎縮了3.4%,是七年以來最差;按年也只微增0.1%,是十年來最低,主要是受中美貿易糾紛升級和電子業、製造業表現差拖累。不過有別於新加坡,香港現時有嚴重的資產泡沫問題,樓價企穩歷史高位,加上民怨沸騰、市民對政府沒有信心,一旦經濟出現嚴重倒退,隨時出現新的黑天鵝。

上文節錄自《香港01》周報(2019年7月22日),《內外風險夾擊 出口零售皆轉弱 香港經濟未許樂觀》。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