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供暖季告別氣荒 中美談判不急就能源進口達成妥協

撰文:于小龍
出版:更新:

11月15日,強冷空氣正在橫掃中國大陸,中國全國已經正式進入供暖季。然而,今年冬天中國並沒有如同往年一樣爆發「氣荒」。中亞天然氣的穩定,俄羅斯天然氣的開通,以及中國管網和儲氣設施的逐步完備,使得中國正在告別「氣荒」。中國不必急於增加從美國的天然氣進口。這也讓中美貿易談判不必在寒冬到來之前必須達成妥協。

是否開始、何時開始進口美國天然氣,正在成為中美貿易談判的籌碼。(VCG)

2017年中國從美國入口360萬噸天然氣

2016年至2018年,中國為了緩解空氣污染問題,一度大幅加速了對居民生活、供熱鍋爐和工業鍋爐的「煤改氣」進程。天然氣的需求因此大幅增加,並與中國的天然氣氣源建設、管網建設脱節。尤其在供暖季,天然氣需求量幾乎成倍增加,這一度導致中國無氣可用,即使有氣也無法運送。無論是中亞的天然氣,還是俄羅斯的天然氣不僅「坐地起價」,而且遠水難解近渴。2018年,更是由於中亞國家,土庫曼斯坦聲稱天然氣管道故障(在中國同意出資維修,並提高購氣價格後,管道故障自動排除恢復供氣),導致中國出現了大面積的「氣荒」。

為此,中國一度希望從美國進口更廉價的頁巖氣。尤其對於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通過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可以避免修建跨越整個中國大陸的昂貴的管道,而直接從海上得到美國天然氣。

2017年,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第一次訪華時,中國就曾一次拋出總價高達1,600億美元的10年期能源合作框架。2017年,中國也從美國共購買液化天然氣已達360萬噸,佔中國進口總量的4%。如果沒有之後美國挑起的貿易戰,每年將有幾千萬噸液化天然氣源源不斷地供給中國市場。這樣中國不僅可以就此告別「氣荒」,還可以加大市場競爭,避免一家獨大肆意抬價。

來自海上的液化天然氣將成為中國的另一主要能源進口方式。(VCG)

貿易戰下 中國並無向美國入口液化天然氣

然而,中美貿易戰的爆發改變了這一美好的預期。關税成為了中美談判的武器,大豆、天然氣也成為了談判的籌碼。2019年中國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基本為「0」。為了整體國家能源安全考慮,中國已經受夠了俄羅斯人種種「不靠譜」的承諾,沒想到,美國人的表現比俄羅斯人更「靠不住」。

而美國也再利用天然氣對華出口作為籌碼。沒有美國廉價的天然氣,中國,尤其是東南沿海的發達地區,就要承受跨越幾千公里的高昂的管道費用,就要面臨海外氣源緊張導致的大幅漲價,甚至在冬季到來的時候,中國民眾將再次面臨「氣荒」和寒冷的折磨。

天然氣構成了中美貿易談判的焦點之一。面對有一個寒冬的到來,部分媒體已經開始又一次炒作中國「氣荒」的爆發。面對一天天的天氣轉冷,從10月份起,運往中國的液化天然氣已經開始大幅提價,每噸已經上漲了接近210美元,按月漲幅接近40%。冬天的到來,正在讓中方陷入不利。

中國政府正在加大對能源領域的改革與基礎設施建設。(VCG)

已擺脫氣荒威脅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面對可能到來的又一次「氣荒」,中國政府似乎早又準備,不僅對於各種運動式的改革進程開始反思,而且下定決心對部門壟斷的管網運營機制進行改革,並增加配套管網和儲氣設備建設。原先把控在各家國有油氣公司、地方政府企業下的管網、儲氣設施和調配、交易環節都被統一的管網公司和市場公開交易取代。各種地方保護主義和壟斷惜售、抬價的行為將在2019年的冬天有所緩解。

同時,中國也開始謀求更穩定、更多元的海外天然氣供給。一方面中國加強了在中亞國家,尤其是與哈薩克斯坦的合作,加速了中亞三期油氣管線的建設。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了與俄羅斯的戰略關係,在政治合作基礎上進行了經濟、貿易的鎖定。中俄北線油氣管道在歷經多年的拖延後,也終於全線完工,並將於12月1日嚴冬到來之前開始送氣。

此外,中國也加大了對於液化天然氣海外港口的項目投資。無論是俄羅斯的亞馬爾7.4萬噸液化天然氣項目,還是與澳洲太平洋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APLNG)簽署25%的持股協議,每年760萬噸液化天然氣的購銷協議。中國進口液化天然氣,以及持有的股權協議液化天然氣,已經達到了近每年6,000萬噸。

中國正在從內部改革和外部市場開拓兩個方面擺脱「氣荒」的威脅。儘管,在這個冬天,中國民眾依然將面臨來自天然氣漲價的困擾和局部地區的天然氣供應緊張。但是,已經不會爆發全國性的,或者是區域性的「氣荒」。因此,在中美談判中,中方並不急於就進口美國天然氣問題達成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