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人行報告直指制度弊病 資本市場改革尋根治「藥方」

撰文:王雨辰
出版:更新: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主管的《旗幟》雜誌發表署名文章稱,加強資本市場改革頂層設計,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加快推進建立中國特色的集體訴訟制度,大幅提高違法成本。

11月26日,國際金融市場分析公司明晟(MSCI)完成史上最大規模擴容。本次調整後,中國A股在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從2.5%提升至4.1%,據估算,這將為中國資本市場帶來2,500億元(人民幣‧下同)至3,000億元的增量資金。A股當日尾盤出現暴力買盤,北上資金3分鐘內一度淨流入350億元。全天淨流入214.29億元,刷新歷史最大單日流入額。

2019年,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為主線的改革,造就了更大程度的資本市場開放。MSCI指數納入A股第三次擴容,正是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認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8年出席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時宣布設立科創板試點註冊制。(路透)

易會滿提出深改十二條

早在2018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習近平宣布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以科創板為抓手的資本市場改革就拉開了大幕。2019年3月,履新的易會滿牽頭成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領導小組,確定了11個方面的重點改革研究課題,形成「深改十二條」。

改革總思路緊緊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為突破口,優化資本市場供給,推進關鍵制度創新,以實際舉措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方案主要包括4個方面特點:一是實行更加市場化的制度安排,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二是加強資本市場法治保障,增加法治供給,加大處罰力度,讓違法違規者付出沉重的代價;三是加快職能轉變,提高監管效能;四是學習國際最佳實踐,加快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

作為改革的重中之重,截至11月26日,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信息披露網站,上交所共受理179家公司上市申請,其中註冊生效71家,中止或終止申請28家。

藉由科創板,上交所試點更加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企業盈利性不再作為必要條件,並允許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紅籌企業上市;同時,有別於A股其他版塊現行不超過23倍市盈率的新股直接定價安排,科創板發行實行市場化的新股定價機制。這樣的定價機制有利於充分發揮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等專業機構投資者在新股價格發現中的作用。

人行指出科創板於實施註冊制,尚有改善之處。(視覺中國)

科創板已回歸理性

另外,科創板形成了更加靈活的交易制度,大幅提高對股票交易價格波動的容忍性,上市前5個交易日無漲跌幅限制,第6個交易日開始執行20%的升跌幅限制,促進市場價格機制自發平衡。事實上,在經歷了科創板初始階段瘋狂炒作後,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已經出現多隻上市首日即破發的股票。

目前,科創板已經形成了一些可供推廣複製的經驗,未來創業板改革已經提上日程,新三板的改革也可能重啟。

儘管科創板多項制度已經與成熟資本市場接軌,但應當看到,中國資本市場制度設計仍然需要完善。在人民銀行發佈的《2019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科創板所實行的註冊制仍然是實質性審核,與強調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不對發行人盈利能力做出判斷的註冊制仍有差異。

二是在科創板新股定價機制下,參與詢價的機構投資者掌握定價權,承銷商在發行定價中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三是保薦機構跟投制度更多考慮了科創板市場化運行機制初期的特殊需要,長期看保薦機構跟投暗藏利益衝突;四是科創板退市規則對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等情形的規定仍然不夠嚴格。

對於整個資本市場,科創板只是一系列改革中的一環,是改革的成果但不是最終結果。儘快修訂相關法律,大幅提升證券市場違法成本,推動《證券法》《公司法》《刑法》的聯動修訂,加強投資者保護,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資本市場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