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六」到「六保」 兩會政府工作報吿或棄GDP增長目標

撰文:王雨辰
出版:更新:

自疫情發生後,中共高層政治局會議從「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到首次提出「六保」,宏觀調控也隨之轉向積極的財政和寬鬆的貨幣政策。推遲了近三個月,中國兩會(全國政協和全國人大)將於北京時間5月21日開幕。按照慣例,每年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將在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吿中向社會公佈。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負增長6.8%,政府工作報吿要不要保留GDP增長目標成為關注焦點。

推遲近兩個月,中國進入「兩會時間」,圖為兩會駐地現場。(北京新聞截圖)

2012年,中國十八大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新要求——「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因此,2020年原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年。據估算,今年GDP增速至少要達到5.6%,才能實現目標。但一季度受疫情影響,GDP按年下滑6.8%,要實現翻番目標顯然已不可能。

早在3月中旬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李克強就表示:「只要今年就業穩住了,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沒什麼了不起的。」

4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浙江視察期間指出,要「精準落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舉措,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分析認為,「奮力實現」是暗示官方考慮到需要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留出彈性空間。

4月17日,政治局會議通稿中刪除了原有「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闡述。提出了「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這說明中共已經意識到刻意追求GDP增長以期實現原有目標非常困難。

為了儘快推動復工復產,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左二)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形勢視頻座談會。(新華社)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表示,鑑於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建議今年不再設定GDP增長目標。馬駿分析稱,如果確定了具體的GDP增長目標,很難估算到底要耗費多少財政資源和金融刺激,才能達到目標。在這種巨大不確定的情況下,既定目標很可能實現不了,還可能把宏觀政策綁架,最後被迫搞「大水漫灌」。

顯而易見,「六保」中最重要的就是保就業。1至4月,中國城鎮新增就業354萬人,與2019年同期相比少增105萬人。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0%,比3月上升0.1個百分點;其中,25至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5.5%,尤其是主力就業人群25至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低於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0.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非主力就業人群壓力更大,16至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13.8%。

由於調查失業率本身樣本存在較大缺陷,有機構認為真實的失業率水準可能更高。根據中泰證券估算,中國就業總體更加偏重第三產業,並且個體經營戶佔了很大部分,疫情中個體經營戶受影響較大。再考慮到服務業和可選消費需求的低迷,外需的大幅衝擊,新增失業人數可能已經超過7,000萬,對應的失業率大概在20.5%。再加上2020年中國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就業形勢異常嚴峻。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認為,2020年二季度即使全面復工,經濟增長可能只是緩慢復甦,全年增長主要依靠第三、四季度的反彈,如果增長能達到10%,那麼,全年的增長率會在3%至4%。從中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空間以及政府的執行能力來說,要全年達到5%或更高的增長並非不可能,但那樣第三、第四季度的按年增長需要達到15%左右,考慮到全球金融經濟有許多不確定性,需要為未來一兩年留下一些政策空間,今年勉強達到5.6%以實現兩個翻一番的目標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

在2020年要不要設定GDP增長目標的問題上,也有經濟學家持有不同觀點。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現階段,中國正處於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在新增就業數並不適用,尚未提出較GDP增速更優目標前,不適宜取消GDP增速目標。他認為,設為3%的GDP增長目標能兼顧積極性與真實性。一方面,能夠給予地方和部門充分的信號,繼續加快復工復產。另一方面,防止弄虛作假,保護復工復產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