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內需修復與供給收縮 中國實體經濟分化風險加劇

撰文:王雨辰
出版:更新:

5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50.7,較4月提高1.3個百分點,為2020年2月以來最高,重回擴張區間。此前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5月製造業PMI錄得50.6,較4月回落0.2個百分點。由於PMI是按月數據,這意味著經濟復甦的勢頭有所放緩。

2020年5月中國PMI數據呈現兩大特徵,一是新訂單指數較前一月提升0.7個百分點,幾何新出口訂單弱勢修復,說明內需拉動正在發力。官方數據顯示,建築業PMI提升1.1個百分點,服務業提升0.2個百分點,這表明下游基建的拉動作用正在顯現。

第二,原材料購進價格比4月提高9.1%,這與數據通鐵礦石、石油價格的回升勢頭吻合。值得注意的是,在下游內需拉動的同時,上游供給存在收縮的可能,這可能會導致利潤在產業鏈內部重新分配,能否有效拉動中下游製造業修復值得進一步觀察。

數艘大型遠洋運輸輪在江蘇連雲港港散貨碼頭裝卸貨物,中國製造業正在經歷疫情衝擊後緩慢復甦。 (新華社)

復產不滿產情況加劇

整體而言,經歷疫情衝擊,中國經濟正在緩慢復蘇。中泰證券研究室高級經濟學家楊暢分析,五個合成指數中,生產、新訂單、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分別為53.2、50.9、47.3、49.4、50.5,其中新訂單較上月提升0.7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的下游需求進一步修復,供應商配送時間提升0.4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有所加快。生產指數及從業人員指數按月回落可能指向復產不滿產現象進一步加劇。

由於國際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外需收縮壓力仍然存在。新出口訂單提升至35.3,較上月提升1.8個百分點,表明外需收縮步伐略有放緩。而新訂單指數與新出口訂單差值收窄至15.6,表明需求側的景氣擴張主要是靠內需拉動。

楊暢認為,需要警惕的是,企業分化仍在延續。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1.6、48.8、50.8,大企業較上月提升0.5個百分點,中小企業分別回落1.4個、0.2個百分點,這說明大企業修復或已達高位,內需政策對小企業拉動的有效性值得關注。

克服交通阻隔困難復工的製造業,現在又面臨需求低迷導致的訂單不足問題。(新華社)

中國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認為,除內需因素外,中國製造業壓力主要來源於海外需求低迷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停滯,尤其對於外向型經濟衝擊較大,且持續時間高度不確定。此前中共高層密集出臺各類保市場主體政策、基建投資補短板,地方政府也有擴內需紓困政策,儘管3月和4月需求滯後於生產,但5月以來中國民眾生活逐漸恢復正常,這可能會帶動實體經濟後續需求逐漸復甦。而對於外貿企業,企業自身也需要做好預案,積極拓展市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另外,原材料價格供給衝擊明顯。5月原材料購進價格為51.6,較上月提升9.1個百分點,。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的差值2.9,較4月擴大2.6個百分點,原材料價格上漲後的企業利潤或被壓縮,這或許受上游供給收縮衝擊影響。尤其對於價格敏感的中小企業,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對其盈利能力造成更大衝擊。

楊暢分析,從官方數據來看,企業經營的積極性仍然偏弱。5月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在手訂單為47.3、49.4、44.1,其中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均較上月回落,表明收縮程度仍在加劇,在手訂單收縮速度略有放緩。

不過,隨著居民生活逐步走向正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回升,建築業升幅較大。建築業加快回暖。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0.8,較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從市場需求看,新訂單指數比上月上升4.8個百分點,達58.0,建築企業新簽訂的工程合同量繼續回升。從勞動力需求和市場預期看,建築業從業人員指數和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分別為58.8和67.5,比上月上升1.7和2.1個百分點。服務業穩步恢復。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比上月小幅上升0.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