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李克強嚴令金融業讓利 券商料今年銀行盈利增速收窄

撰文:王雨辰
出版:更新: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週三(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從通稿來看,「部署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向企業合理讓利,助力穩住經濟基本盤;要求加快降費政策落地見效,為市場主體減負」是本次國常會的核心內容。在李克強發出「6億人平均月收入1,000元(人民幣‧下同)」感慨和「地攤經濟」引起全社會「放管之爭」大辯論後,本次會議意味著中共高層基本達成共識,為下一階段經濟工作作出部署。

此次會議首次提出「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的要求。「會議明確抓住合理讓利這個關鍵,保市場主體,穩住經濟基本盤。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事實上,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商業界,對於金融行業壟斷利潤一直頗有詬病。以A股上市公司為例,截至2020年一季度,36家銀行淨利潤為正,合計實現淨利潤約4,892億元,而全部A股上市公司總利潤約8227億元,也就是說,銀行業利潤佔比達到59.5%。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兩會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提到「中國有6億人收入1,000元」與外界對中國的印象有很大差異。(新華社)

要求金融業讓利1.5萬億元

從利潤總額來看,2019年全年,A股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67萬億元,平均每天盈利45.8億。其中,被稱為「宇宙第一大行」的工商銀行(1398)在營業收入、淨利潤方面遠超同行,2019年歸母淨利潤3,122.24億元,平均日賺8.5億元,可謂日進鬥金。

儘管銀行業賺取利潤豐厚,但從1.67萬億元利潤總額中讓利1.5萬億元似乎有些不現實。分析人士認為,1.5萬億元可能對應的是銀行體系營業收入的讓利。銀行通過壓降淨息差推動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減少銀行收費等方式向實體經濟讓利。另外,讓利也將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1.5萬億元讓利將會在後續幾年內逐步落實到位。同時,讓利不僅將包括銀行,也可能涉及證券、保險等整個金融體系。

國信證券研究團隊認為,綜合資產增速、淨息差和資產質量三個驅動因素,在此情況下,銀行會主動調降撥備覆蓋率6至9個百分點以維持利潤增長,據此測算,2020年25家大型上市銀行歸母淨利潤增速在3%附近,較2019年收窄約3.4個百分點。

今次國常會還提出「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金融政策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決融資難,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市場普遍預計,近期人民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概率大,通常降準在國常會發聲之後的兩週之內,這將緩解市場的悲觀情緒。

此前,人行已經通過市場手段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加強市場引導,並通過寬貨幣、控制存款競爭、壓降機構性存款規模等措施,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這也有助於貸款市場利率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6月18日出席第11屆陸家嘴論壇時表示,實體經濟的供、需和金融協調問題一直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重要基本問題。實體經濟的結構失衡,會給金融業發展帶來極大的風險。同樣,金融業的混亂,也必定會給實體經濟帶來風險。在貨幣政策方面,劉鶴認為,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加強逆周期調節,堅持總量政策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從李克強和劉鶴的表態來看,中央政府高層對於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已經形成基本共識,打破目前金融壟斷利潤的局面,讓利於實體經濟,讓資金真正流入企業,才能達到為市場主體減負的目的,讓中國經濟走出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