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佛系奢侈】七寶塔與空性智 林夕的煩惱收納術

/ 撰文 万刀甲
/ 2018.08.20

文字之所以動人,在於剖開勾點撇捺的表皮,流露著詞人疑幻似真的經驗細節。似曾相識的掌心痣、唱片店内的異國民謠,又似是詞人苦心孤詣,栽種在聽眾左腦海馬區的小把戲,等待發芽。這樣說來,《任我行》中歸天的神仙魚,究竟是文人隨意的想像加工,還是為家裏魚缸中的過客來一次招魂?

「我是一個病態收藏者,曾經迷上水族及其有關的一切。」林夕說。

林夕自言是病態收藏者。(陳嘉元攝)

 

認真病態收藏家

林夕曾經以時裝廠牌比喻其歌詞生產線,除了佛系的心靈雞湯以外,應該還有一條以收藏和文物為主題的副線。《天生地夢》中引述了乾隆為紫砂茶壺而煩惱的典故,《留白》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人畫中的一大特色。

如果林夕要為家中的藏品造一張概念大碟,這份歌單至少要包括方召麐的書畫、明清家具諸如羅漢床及圈椅、文房四寶,以及價值不菲的影音設備和按摩椅。林夕的確滿足大眾對於才子的想象。或者說林夕患上的是舊時的文人病。除了文物古玩,點茶掛畫,他還會種花養魚,只差了鬥蟋蟀。

還有蛇和蝴蝶。「這樣說好像很變態,蝴蝶好像正常一點吧……所有坊間蝴蝶和蛇的圖冊我都買。」稍為熟悉林夕個性的人並不會感到出奇,他只是貫徹作風。想當年,他為了寫國語歌詞而讀字典;還有一張隨時備用的歌名清單,方便看書時摘下靈感。他只不過對自己的收藏和嗜好同樣認真而已。

 

工夫在歌詞以外

就好像年前為北京園林博覽會填寫主題,他曾經表明寫這類歌詞,根本不用了解太多。可是他對中國的庭院美學產生興趣,譬如當中陰陽平衡的觀念;甚至因為看到古書中的一句「石無苔則無韻」而埋首研究,嘗試在家中的石頭上培養青苔。說到底,只是興趣使然,喜好為先。

「即使你告訴我一張畫會如何升值,如果不喜歡,我也不會買回家掛起。」

林夕散文集曾以「知情識趣」命名。閒情之外,也講求知識,這是中國傳統文人的賞玩態度。賞玩收藏固不在炫耀,也不純是欣賞外在之美;而是抱著研究的眼光,叩問背後的美學原理。

當然,林夕以不無批評的眼光去看。譬如中國傳統中有「字如其人」的說法,認為字體反映個人性格,甚或精神氣質,林夕對此抱有懷疑。一般認為,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棱角分明,三尖八角」,跟中國書法傳統較為圓潤,講究「藏」的理念相違背。似乎總結了宋徽宗性格決定命運,可是林夕認為「宋徽宗之所以短命,是因為不爭氣,不懂治國……」,與字無關。

或者起碼是長期書寫的結果,一般人的字並不反映性格:「如果人醜,字便醜,就不會有網上交友騙案!」

 

寸金難買呎空間

林夕部分手稿早前於香港中央圖書館的香港文學資料室展出,圖為《傳說》歌詞手稿。(亮光文化林夕字簡專頁)

林夕家中最大量的藏品還是書。

「凡是喜歡的課題,都會買下一系列相關書籍。」林夕以《最愛女人購物狂》中的徐小鳳比擬,會把同款同色全部包起,連坐通殺。其兇狠程度不亞於名媛闊太置裝、買包包。林夕坦言事後當然會後悔,會自我反省一番。他形容自己從前較任性。

林夕最近收拾家中物品,經歷斷捨離的階段,有許多東西自不能留下。 「你對感情付出的對象也要選擇一下。」他說。但家中有一箱紙品收藏,還是捨不得。箱中有林夕中學時期的成績表,大學時期的筆記本,以及《傳說》和《別人的歌》的初稿。他慶幸物品沒有太多,否則也沒辦法全部留下:

「沒辦法,租金貴……呎金寸土,痴線,寸金怎能買呎土?」

對收藏者而言,最奢侈的就是空間。「現在香港人全都被迫奢侈……即使買得起,也會心生不忿。」

 

煩惱既必須又奢侈

林夕認為,一般對於奢侈的理解有兩種:對於失眠症候群的人而言,睡覺就是奢侈;抽煙也是奢侈,因為消耗人生。「但我對奢侈的定義就是人生當中非必須的事物。」例如做無意義的事是奢侈。寫字也逐漸變得奢侈。

林夕認為追求智慧也是一種,「因為,智慧去到某個程度會帶煩惱。」

但並不是所有煩惱都是奢侈品,他認為人生中有一些小煩惱是必需品。沾濕地板雖然帶來小煩惱,但你專注於擦乾地板同時,可以懸擱人生中的大煩惱,譬如今生之後往何處去,又或者霍金所思考的宇宙問題,諸如此類。這就是煩惱帶來的小確幸,一般人只要不太天真就可以。

「但是人生若沒有奢侈品,只剩一呼一吸,有骨而無血肉。」林夕指,人生的必需品並不是太多,可能只有呼吸、足夠的食物和水。水清則無魚,懼怕空山無人,林夕認為人生並不是要排斥所有的非必需品。 

然而,佛學強調不執著的道理,在收藏賞玩的歷程當中,自不然會有「愛別離」、「求不得」之苦。收藏會否妨礙心的修行?

 

面對昂貴租金,林夕不禁慨嘆:「寸金呎土,痴線,寸金怎能買到呎土!」(陳嘉元攝)

 

不藏之藏的本領

「收藏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自己去收藏。」林夕引用了台灣收藏家曹興誠的說法,後者入選蘇富比全球百大收藏家,去年秋拍釋出的北宋汝窯天清釉洗打破了中國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曹先生認為收藏是手段,學習鑑賞才是目的。唯有兩者並重,才能清濁相抵。

「朋友店舖經常傳來藏品的高清照片,放大了細節,比看實物還好,因為場內打燈有些絲毫差錯也不會如斯效果。」林夕認為透過一次又次反覆觀看,便已經擁有該件藏品,因為已經「入腦」。他談到有段時間迷上青銅器,經常去看台灣故宮博物館的毛公鼎。觀看次數之多,甚至比家中的小件收藏。難怪林夕曾言願在故宮裏當保安。

事實上,一些文物珍品是收藏家終其一生也不能擁有。《富士山下》的歌詞是林夕開給收藏者的一帖良藥。你不能一個人搬走富士山,但你可以擁抱。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便已擁有。情感如是,收藏的道理亦如是。

擁抱即擁有。同一首歌的國語版《愛情轉移》談到:「回憶是抓不到的月光握緊就變黑暗。」於此,擁有是一種兩難,愈想擁有,卻愈會失去;反而放下執著,就發現想要的已在掌中。最好的收藏莫過於藏於心中。究竟瀏覽還是珍藏,才讓日子過得難忘?

北宋汝窰天青釉洗以2億9,430萬港元打破了2014年玫茵堂珍藏成化雞缸盃的拍賣紀錄。(蘇富比)

 

無所住的短期租客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金剛經》的道理。

雖然手中無佛珠,但林夕的佛學思想早已滲透在歌詞之中。他說,寫給陳奕迅的《不來也不去》,以及《和平飯店》,講述的就是無所住的短期租客心態:

舊愛新歡 不過找過玩伴
住客請記得 總有某天租約將滿
二萬日後 住戶將被調換
——《和平飯店》

回望最初 當喪失是得著可不可
可痛若驪歌 樂如兒歌
像你沒來過 沒去過
——《不來也不去》

近年,類似的題材還有年前寫給張敬軒《過客別墅》。這些歌詞驟眼看來,感覺是借題發揮,其實在寫人的感情。深思細想,無所住者無論是人還是物品,都是心之工夫。

受訪當天,林夕穿著一件灰色的短袖T-shirt,上面印著「真面目」三個大字。(陳嘉元攝)

「譬如你喜歡一件名牌衣服,買下來絕對無傷大雅,只是不要該它長期停住心中……換言之,你的心可以容納短期租客。」

受訪當天,林夕穿著一件灰色的短袖T-shirt,上面印著「真面目」三個大字。林夕一向對時裝有要求,淨色Jil Sander西裝曾經是他的標誌。他曾以衣裝比喻寫作的狀態,說穿睡衣就是最舒適的狀態。興許「真面目」三字,寓意著林夕現時的心境,甚至與禪宗所言的「本來面目」有所呼應;在一呼一吸之間,心中容納了不少短期租客,但不長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