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藝述】馮鍾睿作畫60年:「情,是非常膚淺。感悟,是更深層次」

/ 撰文 劉力田
/ 2018.11.16
馮鍾睿今年已85歲,仍會每天作畫,家裡飯廳旁邊就是畫室。見面當天與他握手,掌肉飽滿渾然有力,仍相當有功夫。他開玩笑地說:「我跟你說,我的任督兩脈都通了。哈哈!」
作畫60年,他詰問:「其實藝術呀,藝術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裝飾嗎?應該不是的。不是為了廳堂好看點,它絕對不是這個東西。真正好的藝術就人看了以後,是會感悟到一些東西。」
攝影:歐嘉樂

近年馮老修佛,對於思想學說與藝術的關係,自有一番見解。「我們都知道中國傳統水墨畫,山水霧裡什麼的,那是道家的思想。道家思想就是退隱。一般人得志的時候,就是儒家,服務社會、當官立業;失意的時候就偏向道家了,自己修行。」

環顧馮老近年作品,都寫上不少佛經句子,但他卻表示:「我的畫不是解釋佛教,佛教也不是用這種來解釋的。我是用文字作為繪畫素材的一部份,不是用佛經作素材,而是用文字的形狀。在這個意義上,其實我寫詩也可以,像『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不過詩的畫面感太強,不符合我的精神。我要表達的不是情,而是悟。」

詩為情,經為悟。情能煽起浪花,卻不如悟所得出海洋。

「情,是非常膚淺的東西,喜怒哀樂。感悟,是更深層次的。」他說。

藝術應具當代面貌

五、六十年代,台灣藝術界誕生了五月畫會一代人,當中有四位核心成員,馮鍾睿是其中之一。他們提倡藝術創作的現代性,拒絕模仿文人畫。「但是呢,不是說那些東西不好,楊柳青好不好?好得不得了。只是我們不是那個時代了,沒有那種背景,應該想一想我們有什麼能放到創作裡。」他們革新了中國現當代藝術的面貌,在中國藝術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那時中國經過多少年的戰亂,很多人跑台灣去了。十年過去,情形安定了下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十幾歲到台灣的,都二十幾歲了,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我們對藝術有興趣的一行人呢,就想找新出路;為中國繪畫找新出路。」時值50年代,美國紐約派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席捲全球,「紐約派這東西好,好的原因不是西方好;抽象表現主義我們認為好的原因,是它精神上是東方的。」

他續言,對藝術有點認識,就知道抽象主義不是紐約派開始的,而是更早時在歐洲開始,「但那個抽象我們看,沒有意思。因為它缺乏東方精神;抽象表現主義一批畫家卻是向東方傾斜的,我們一看就有共鳴。那時意識到,抽象主義形式是可以發揮的,就開始畫抽象畫。」

馮鍾睿不畫文人畫,亦不仿古。他一直強調,藝術創作的精神應以當下為本。為什麼當代精神、現代精神對於創作如此重要呢?不可以傳統一直延續下去嗎?「我們生活在那時期,中國社會經歷了非常大的轉變,由幾千年的封建變成共和,然後西方精神進來了。我們有幸有機會生在那偉大的時代,像一本書到了最後,翻開到了下一冊,我們是在這個階段。所以必須要做現在的東西,你再畫老鷹站在樹枝上,就沒有意思。」

擺脫束縛 獲得自由

「具象是畫家在創作時根據原有的象作樣板,那象是原有的;抽象是畫家不靠任何的象,自己編出來的,它可能受到現象的影響,但它不是描寫的。」

然而人心肉造,整個文化的傳統總對藝術家有無形影響,不少中國抽象總有山水畫影子,被喻為新中國風。只是,馮鍾睿想做得更徹底:「我認識的畫家當中,畫抽象的人,都難免受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影響。山水畫經過上千年的發展,非常成熟,它成為一種公式來的。中國一般畫抽象的,它雖然不像,但也很多山水的感覺。我發現這個問題,就在八十年代開始,有意的把這習慣改過來,就是不要山水畫的味道。我八十年代以前都有山水的味道,之後就徹底地與山水畫的構圖決裂。」

他補充:「這也是一個覺悟。」

馮老說過他在五、六十年代受過紐約派影響,不過到了現在,作品中已經完全脫去那些影子,成為完完全全個人風格的作品。「這樣更自由,就要作主嘛。如果不作主,就還是奴隸,還是那傳統思想的奴隸。」

脫離傳統、甚至脫離「現代」各種風格的束縛後,馮鍾睿也有在回省自身,他自言,自己後來的作品受到石碑的影響。「我到西安的碑林,看石的形。不認字,那字、什麼題的都不管。只感受石碑那種雄偉,很有味道。」

《悟:1998-2018》馮鍾睿個展

日期:2018年10月26日至11月24日
地點:中環都爹利街11號律敦治行108世界畫廊
時間:星期一至六 10:00 - 19:00,星期日休館
 

《香港01》App,尚品精神生活,形而。
立即下載: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