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生活時尚

噴漆畫出異世界風景 Katharina Grosse《呢喃的泥土》無彩限盛宴

/ 撰文 黃正軒
/ 2018.11.23
人類夢境,天馬行空。某些夢或帶你到達前所未見的場所,目睹形狀顏色超現實的人或生物、不存在於世上的光彩;可能嗅出奇香怪味;甚至擺脫物理定律束縛,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異象叫人眼界大開、處處驚喜,亦叫人虛怯惶恐、無所適從。在《聖山》或《盜夢偵探》等奇幻電影可看到如此演繹。
德國藝術家Katharina Grosse擅長用噴槍在建築環境中創造與場域相關的大型裝置。噴槍令顏料發揮不再局限於畫家跟畫布直接聯繫,而是佈滿在結構、大小多變的混合媒介上,既跨越了物件和環境的既有界線,也分離了感官與現實。作品最終重整觀眾當刻可見世界及熟悉形狀(對事物外觀的素來印象)之間的分野,亦重新界定「可見」與「不可見」之間的分別。
圖片:鄭子峰攝

Katharina Grosse坐在《呢喃的泥土》的《腹中》區域中。(鄭子峰攝)

不妨想像一下碧藍蘋果、血紅大海、粉紫斑點花豹或瞬間隱沒於周遭背景的變色八爪魚等,都屬於「違和」的物事。物件本來的顏色消失、變調、或如軍用迷彩般跟其他物件的顏色融合,令物與物、物與境的界線模糊,各自的本質和意義因而更趨曖昧。

身處Katharina Grosse首次中國個展《呢喃的泥土》(Mumbling Mud)位於上海chi K11藝術空間展廳中,我認為觀眾視野會變得不自然,甚至連方向也迷失。鋪天蓋地式、由不同媒介混合搭建而成的室內地景,彷彿被她的Graco無氣噴槍噴出的大幅色彩拆除了間隔和邊界,彷彿置身世界末日後的冷酷異境。「無論是雞蛋、臂彎、火車月台、冰雪中或是沙灘上,任何地方都可以作畫。」Grosse說。

虛擬現實依賴於有意圖的策略。無盡的可能性卻存在於想像當中。而我的工作是讓人們看到真實其實與想像一樣曖昧不明,無窮無盡。因此,實現就是想像。

Katharina Grosse,發表於《呢喃的泥土》展覽場刊

《呢喃的泥土》K11為慶祝品牌成立十週件而策劃的大型展覽;Grosse以一場無彩限的斑斕盛宴,拮問混沌的當代都市生活。展名靈感來自廣東俗語「鬼食泥」—說話含糊不清、似聽到又非聽到。「呢喃」代表介乎說話與沈默之間的狀態;「泥」則是介乎固態與液態之間的狀態,看來揭示了展覽曖昧、要求想像力的特性。「作品摒棄既定的功能、屬性和等級制度,反充當原型,給人們預示以新方式重組生活的另類選擇。」

受K11商場環境啟發,也考慮到展廳樓底不高,《呢喃的泥土》採取橫向移動方式,將面積1,500平方米的美術館劃分為五個展區,讓人順序游走。每區的大型作品幾乎都是現場創作和完成。展覽引領觀眾沉浸在迷宮般的空間體驗,從而喚起某種詭異的「幽靈性」。

(鄭子峰攝)

噴繪於不同結構和布料上的紋理圖案,色彩多樣、難以名狀,讓觀眾彷彿漫步於熟知世界的邊緣,催人反思大都會的詭異本質:永遠無法以簡單的線條勾勒,變幻無常。

《地下》(Underground) 是觀眾到達的第一個展區,讓人想起chi K11美術館位於地庫、毗連地鐵站的地理位置。從上海本地市場找來的土堆和建築材料,覆蓋着五彩顏料,組成充滿幻象的人造風景觀圖。既像遭化學品污染的廢置工地,亦似原始的混亂或末日後的景致,噴繪經過沉澱,使荒漠般的反烏托邦現實充滿了貫徹的美感。

(鄭子峰攝)

(鄭子峰攝)

(鄭子峰攝)

《鬼魂》(Ghost) 是Katharina Grosse用發泡膠製作的雕塑,形狀複雜精細,宛如一塊偌大的供石,橫亙於展廳地面。細節和形狀似經過天然風化侵蝕,豐富多變,佈滿開口和突出的堅固部分,形成了巨大、但絲毫沒有壓迫性的存在感。《鬼魂》的規模和複雜程度使觀眾無法窺見其全貌;它需要觀眾身體力行去參與,兜圈取不同方位觀看,因此可解讀成是關於Grosse繪畫概念的寓言。

(鄭子峰攝)

(鄭子峰攝)

接着是《絲綢工作室》(Silk Studio),出現在觀眾眼前的是巨大的絲綢幕布,上面印有Grosse位於柏林工作室的照片——創作噴繪所在的工作空間全景。這些圖像揭示了過去在另一場地存在過的痕跡,將回憶中的情境帶入展覽,在綿延的展覽中藏着時間的空隙。

(鄭子峰攝)

《腹中》(Stomach) 是個迷宮式結構,以數百米從美術館天花板懸垂下來的厚重粗糙布料(由Grosse自德國運來上海)褶皺組成,既像動物內臟,也模仿美國大峽谷般壯觀宏偉的地形。《腹中》大大衝擊了觀眾的認知感官,使他們被噴繪重重包圍。除了是「打卡」的勝地(遊覽時要留意腳下,小心被布料褶皺絆倒),也令人產生不辨東西南北的暈眩迷路感覺,難以抽離。

(鄭子峰攝)

(鄭子峰攝)

(鄭子峰攝)

最後一個展區《陳列室》(Showroom) 是個豪華客廳,整個空間被Grosse的顏料覆蓋着,置身在獨特的傢俱設計(亦是從K11商場物色回來)之中,讓觀眾感覺重返購物藝術中心,即展覽空間的起點。五彩上蓋以白漆,為觀眾雙目安排「休息時刻」,自無彩限的繽紛眩目旅程抽離開去。噴繪世界與日常世界之間留下未能解決的衝突,對藝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自處提出了質詢。

Katharina Grosse於《呢喃的泥土》之終點《陳列室》。(鄭子峰攝)

今年7月,Grosse先行來到中國,跟以前曾跟K11藝術基金會(K11 Art Foundation, KAF)合作的中國藝術家如李明和崔潔見面交流,還有以「了園」(前身為「帝國時代」)這現正進行的藝術項目著稱的重量級藝術家鄭國谷。Grosse和中國藝術家的對話將收錄於展覽圖錄。而《呢喃的泥土》上海站結束後,會巡迴至其他城市的chi K11藝術空間,包括廣州及武漢。

Katharina Grosse(卡塔琳娜格羅斯)

1961年生於德國布萊斯高的弗萊堡,畢業於明斯特藝術學院及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2010至2018年在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擔任教授。現於德國柏林居住及工作。

她近年的藝術機構展覽及場域特定繪畫作品包括費城壁畫藝術專案「psychylustro」(2014)、莫斯科車庫當代美術館「 yes no why later」(2015)、德國威斯巴登博物館「Seven Hours, Eight Rooms, Three Trees」(2015)、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Untitled Trumpet」 (2015)、德國巴登巴登弗裡德爾布爾達博物館(2016)、為紐約MoMA PS1的「Rockaway!」項目創作的作品《 Rockaway!》(2016)、丹麥奧胡斯ARoS藝術三年展「Asphalt Air and Hair」(2017)、南倫敦藝廊「This Drove My Mother Up the Wall」(2017)、悉尼馬車創意空間「The Horse Trotted Another Couple of Metres, Then It Stopped」(2018),以及布拉格國家美術館 「Wunderbild」 ( 展期至2019年3月31日)。

收藏機構包括巴黎龐比度藝術中心、柏林國家博物館、波恩藝術博物館、慕尼克倫巴赫美術館、蘇黎世美術館、伯恩美術館、哥本哈根方舟現代藝術博物館、伊斯坦布爾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水牛城奧爾布賴特諾克斯藝術館、邁阿密佩雷斯藝術館,以及布裡斯班昆士蘭畫廊和現代藝術館。獲得殊榮包括佛羅倫斯 Villa Romana 獎金(1992)、卡爾施密特-羅特盧夫獎金(1993)、弗雷德提勒獎(2003)及奧斯卡施萊默獎(2014)。

Katharina Grosse《呢喃的泥土》(Mumbling Mud)個展

展期:即日起至2019年2月24日
場地:上海chi K11美術館(中國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300號K11購物藝術中心B3層)
時間:10:00AM - 8:00PM

 

《香港01》App,尚品精神生活,形而。
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