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的手記】二十世紀三個政權 俄羅斯歷史太多模糊了印象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在俄羅斯採訪,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會問我們為甚麼要來到這裏。可能是好奇,可能是為了知道我們會否作出不利他們的報道,更可能只是為了打開話匣子,我會回答:「想深入了解這個國家,親眼看看這裏究竟發生甚麼事。」然而來到行程最後一天,自覺對俄羅斯這個國家反而多了疑惑。

列寧墓外有不少紀念牌,進入去後人們需脫帽子及不准說話。(VCG)

這天我們一早走了一轉克里姆林宮。在紅場旁邊是列寧墓,進場需要脫帽,場內不准說話,而且有多個守衞,場外有不少蘇聯時代領袖的頭像,一切都是在紀念逝去的一段時光;參觀完畢走到聖巴西爾大教堂,以及不遠的軍械庫,裏面展示的是沙皇時代的宗教與宮廷生活;克里姆林宮對出的四季酒店及附近商店,是各大國際品牌,展現出莫斯科現代化的一面。

列寧墓外有不少紀念牌,進入去後人們需脫帽子及不准說話。(黃家欣攝)

一個聲稱擁有民主的國家以如此高的規格懷念一個共產政權領袖,實在令人摸不着頭腦,正如我們的受訪者之一、前記者艾倫(Ellen Pinchuk)所言,很多人在排隊看列寧,這代表很多人仍未準備好看他離去,未準備好放棄整個思維模式。與此同時,他們也在處處強調由共產主義推翻的沙皇時代,強調那個時代的傳統價值。事實上,二十世紀俄羅斯經歷三個政權:沙皇、蘇聯以及後蘇聯,一同存在於克里姆林宮這個空間,令人迷感。

【專訪】十年人事冇番新 兩度訪問普京的艾倫:苦難造就一代強人

克里姆林宮的建築群內,有象徵蘇聯時代的列寧墓,有來自沙皇時代的軍械庫,更有不少現代建築。(黃家欣攝)

這些矛盾也展現在民眾對總統普京的支持。我們知道很多人受到政府的打壓,但也有不少人支持普京。當我們看到有19歲便加入反對派陣營的切爾尼奧克(Egor Cherniuk),也有人說為社會穩定會支持普京。

【專訪】視黃之鋒為偶像 納瓦爾尼19歲競選經理:逐步改變俄羅斯

我們從歐美媒體看到不少批評普京政府的報道,但有俄羅斯人批評歐美媒體偏頗。如受訪者Dina說曾經在西方國家留學,當時正發生克里米亞事件,她的同學拿着歐美媒體報道,去批評普京,但卻沒有與其中一位來自克里米亞的同學討論,她說那位來自克里米亞的同學其實對俄羅斯接管克里米亞挺高興的,她批評歐美媒體甚至歐美國家的人,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報道。

這種「精神分裂」的狀態令我們了解俄羅斯真面目的難度倍增,感覺瞎子摸象。短短十天的採訪實在不夠,但是總算是開啟了接觸俄羅斯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