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錢4000蚊】臚列申請表9大「奇位」 議員轟設計失誤荒謬擾民

撰文:莊恭南
出版:更新:

政府於周一(21日)起,於各區民政諮詢中心派發「關愛共享計劃」4000元的申請表格,不過多區派發點均出現派罊的情況,更有區議員稱需自行影印供市民取用。此外也有立法會議員發現申請表設計疏漏,冗長不堪,更數出9大荒謬之處,令市民感到混亂。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去年財政預算案後分布「關愛共享計劃」,派錢4000元。(資料圖片)

派4000元原本是還富於民,關愛基層的惠民措施,但申請手續就被批極盡繁複,令不少申請者搖頭,需要向議員求助。而要排長龍才得以領取的申請表,竟被多名議員發現不少漏洞,堪稱議員惡夢。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區諾軒就指出申請表的9大「混淆位」。

一、無「沒有銀行戶口選項」

不少基層退休人士和滿18歲不久的學生都沒有銀行戶口,惟今次申請表上,要求市民填寫銀行戶口,令不少沒有銀行戶口的合資格申領者感到為難。區諾軒就接獲多宗查詢,他致電政府熱線後,被告知要自行在銀行戶口一欄下方手寫「本人沒有銀行戶口」,待遞交表格後,職員通知申領人到觀塘的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領取支票。區諾軒炮轟該處明顯是設計上遺漏,認為應加上「沒有銀行戶口」一欄,並解釋如何領取支票。

二、「經濟活動身分」多餘

申請表中該欄有就業、失業、料理家務者、退休人士、學生、其他,一共6項可選。然而該欄的選項,根本與申領資格無關。

三、「族裔」令市民混亂

華人、巴基斯坦人、尼泊爾人、泰國人等10個族裔選項,與經濟活動身分同樣不會影響申領資格。區諾軒就指不少街坊向他反映填寫該欄有困難,如認為自己護照屬中國籍,在香港土生土長,卻找不到「中國人」或「香港人」的選項,最終思索良久方決定選擇「其他」一項,再標註自己是「香港人」。

區諾軒批評,經濟活動身分與族裔選項屬多餘,對申領資格沒有影響的選項,根本應該刪除。

區諾軒認為,申請需提交住址證明等多項文件,表格則有4頁,令市民郵寄時,可能需超過2元郵費。他認為表格所需資料和表格內容應該精簡。(莊恭南攝)

四、「通常居住」解釋不清晰

區諾軒又指,另一街坊查詢的熱門問題,是自己是否符合「通常居住在香港」。區諾軒指,該處以兩行解釋包括出差,留學等合理情況下離港亦屬合資格,但卻沒有標明入境處對通常居住香港的計算方法,即12個月內有180日留港,認為表格應該補充該資料。

五、持香港身分證不包括訪客?

申請人資格一欄又列明持香港身份證人士才符合領取資格,但又緊接在括號內標明不包括訪客身分來港的人。區諾軒就質疑,訪客根本不可能持香港身分證領取4000元,建議該句亦可刪除。

六、2元基本郵費難郵寄

區諾軒認為,申請需提交住址證明等多項文件,表格則有4頁,令市民郵寄時,可能需超過2元郵費。他認為表格所需資料和表格內容應該精簡。

七、福利額外發放款項惹混亂

表格列明申領人「沒有受惠於 2018-19 年度《財政預算案》就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或傷殘津貼發放的額外兩個月款項」。區諾軒指許多人根本對該些福利不了解,亦不知道這些福利在上個財政預算年度有所謂「雙糧」,令不少人向他查詢。他認為,只需在表格中以問答形式,詢問申領者去年有否領取過有關福利就足夠清晰。

八、繳稅情況解釋混亂

申請表又列出4種符合申領資格的繳稅情況清單,而每項合資格情況,均同時有多個不同條件。如填表人符合第四種,則會順序閱讀並理解前三條不符的情況,後再發現第四項符合自己情況,頗為費時失事。區諾軒建議,應以類似報稅表中的「跳轉式問題」,即填是或否,會直接指示填表人跳轉到與自己情況有關的下一個問題,從而辨識資格,而非讓填表人要閱讀根本與自己情況無關的選項。

九、聲明部分冗長

今次申請表4頁中,末尾「收集個人資料聲明」竟佔近一頁,即總長篇幅四分一之多,區諾軒質疑該部分過長,令申領人望而生畏,他認為該部分應精簡,而表格亦不應該收集過多無關申領4000元的個人資料,令該部分不需如此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