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抗疫】武術家也愛行山 但條件是清靜少人空曠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受疫情影響,許多市民都選擇行山「避靜」,結果卻令到山頭人滿為患,並留下大堆垃圾。的而且確,行山有益身心,歷史上很多武術家也喜歡登山練武。但並非因為有甚麼神奇功效,而是那裡環境清幽,適合放鬆身心、盡情練習。
換句話說,如果人多擁擠、衛生惡劣,就失去了一切意義……

內家宗師的行山日誌

行山與練武之間的關係,不同的內家拳派都有所記載。例如由尚雲祥弟子李仲軒撰寫的著名口述史《逝去的武林》,便提到練習形意劈拳,「要找個開闊地帶,猶如人登上高山……在開闊地帶,氣息容易放開」。在以後的篇章中,他亦再次寫道,剛練劈拳的時候「最好能三四百米一路打下去」,故此開闊的山地便成為上佳地點。

至於內家拳宗師孫祿堂,亦相當推崇山林地帶對習武的助益。他甚至曾在著作《八卦拳學》中寫下了一套名為「借天地之氣候形式法」的理論,認為習武者要更上一層樓,就必須配合「天時地利」行功。而所謂「地利」,就是要選擇一處僻靜清幽的地點進行練習,讓自己身心都能夠得以昇華:

「地利者,須擇山林茂盛之地,或寺觀莊嚴之處,或房屋潔淨,此為地利也。此理練法,是借天地之靈氣,受日月之照臨,得五行之秀美,而能與太虛同體,是為上乘神化之功也」
孫祿堂《八卦拳學.八卦拳神化之功借天地氣候形式之法》

 

清幽寬闊乃首要條件

雖然行文略有誇飾,但從上文的記載可以見到,舊時代的武術大師之所以喜歡行山,並非山林本身有甚麼神秘功效。而是大部份的山林地段都人跡罕至,地方寬闊且空氣清新。在這些地方練習,自然更容易放鬆心神,也方便施展大動作。反過來,如果山頭人滿為患,環境污濁,其實就已經失去意義。這點正好延伸至近日香港的行山風潮。

受疫情影響,大部份的公眾活動都相繼停擺,市民亦要減少外出。而遠離市區的山徑,便成為了很多人「轉移陣地」的好去處。有時在山上更可以脫掉口罩,一嘗久違了的新鮮。然而,如果大家都不懂得愛護環境,或者毫無準備便一窩蜂跑上山,只會令到山頭人滿為患、衛生變差,反而增加疾病傳播的風險。

希望所有行山的朋友,都可以自行帶走垃圾,並且避免太多人同行上山。現時疫情尚未受控,不論山上山下,都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點擊圖片觀看各處山頭情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