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秒的歷史】劉皇發與新界傳統政治勢力

撰文:港學堂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撰文:Ken Sir

上周有「發叔」及「新界王」之稱的劉皇發病逝,享年80歲。劉皇發曾任鄉議局主席達35年之久,藉著他的離世,我們可以從發叔於新界的發跡史,檢視二十世紀以來,新界地方勢力如何與兩代政府角力?

新界「一港兩制」來源
新界的特殊性,源於1898年清廷與英國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只享有新界99年的租借權。而根據《專條》內文:「在所展界內,不可將居民迫令遷移,產業入官,若因修建衙署、築造炮台等官工需用地段,皆應從公給價。」成為後來新界原居民,就土地問題與政府糾紛的來源。亦令港英政府在收地政策上,出現新界與港島及九龍不同的處理方法,後來被學者譽為「一港兩制」的法理條文來源。

為何新界王不是出於傳統大族?
眾所周知,教科書均指出新界傳統大族為鄧、侯、彭、文、廖五大族,而「發叔」劉皇發本來出身新界貧戶,發叔能成為新界傳統勢力代表,實與1960年代以前,港英政府的新界政策有關。

因發展新界新市鎮,鄉議局成為政府在新界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吸納對象。圖為新界東北新市鎮發展圖。(資料圖片)

1898年英國人初登新界,曾惹來新界傳統大族反抗,在六日戰爭中,傳統勢力大敗,殖民政府成功接管新界統治。及後港府進行土地登記,限制新界土地用途,並要求新界居民建屋亦如市區般補地價,結果若來極大反響。1980年代以前,港英政府透過新界民政處轄下的理民府管理新界,但奉行「行政吸納政治」的港英政府,於新界採取另一種行政吸納。1926年時任港督金文泰,將原本傳統大族為了與政府抗爭土地權益,而成立的「新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改為「鄉議局」,作為政府在新界諮詢機構,港府更讓步取消補地價政策。戰後鄉議局更吸納27個鄉事委員會主席為當然執行委員,成為新界原居民最有實力代表。

「鄉議局」雖然為諮詢機構,可是經常卻以原居民代表身份,於土地政策上與政府針鋒相對。1950年代,戰後移民人口激增,政府開始發展新界土地,而開始就徵地問題而遭鄉議局反對。有見及此,五十年代,政府積極介入鄉議局選舉,扶植親政府和支持發展,以陳日新、何傳耀等為首的「荃灣派」,打擊傳統大族,反對發展,以彭富華等為首的「元朗派」。1980年代,劉皇發便在陳日新支持下,接任鄉議局主席一職達35年之久。而自「荃灣派」上台後,鄉議局開始就新界發展開綠燈,並在多項議題上支持政府。而報答鄉議局支持和遵守《專條》內有關原居民土地權益條文,港英政府於1972年通過「小型屋宇政策」,即後來所謂「丁屋」政策,容許年滿18歲的男性原居民,可以興建丁屋,而丁屋亦可以透過補地價賣給非原居民。而鄉議局正副主席成為第一屆區域市政局當然議員,鄉議局亦有份就政府發展新市鎮所訂立收地補償參與意見,無不讓鄉議局成員從中獲利。
 

劉皇發被稱為「新界王」,近年出售地皮上億元,身家亦大幅上漲。(新界鄉議局70周年紀念特刊)

捍衛土地利益周旋中英之間
劉皇發以捍衛原居民權益而奠定其新界王地位,亦因被轟無法捍衛原居民權益而被批評。促成荃灣派主政鄉議局的《1959年鄉議局條例》,寫明鄉議局職權為促進港府與新界居民之間合作。因條例通過時,新界主要人口仍為原居民,所以鄉議局被時人理所當然視為保障原居民權益。因中國政府希望拉攏新界傳統勢力支持香港回歸中國,1985年晉身當時立法局的劉皇發便於同年受中央委任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員,及後劉皇發成功於《基本法》第四十條,寫入保護新界原居民「合法傳統權益」的條文,即現在丁權權益,使他奠定其他新界人心目中備受尊崇的地位。
 

但是,回歸以後劉皇發受政府之邀加入行會,使鄉議局在多項政策支持政府,被指出賣原居民利益。例如2000年12月,政府為遵守終審法院對布袋澳和石湖塘村個案判決,而制定新界「雙村長制」選舉,惹來原居民強烈反對。當時鄉議局站在政府一方支持「雙村長制」,結果它的定位受到原居民質疑,加劇了鄉議局與原居民的角力。原居民簡炳墀便揚言以代表元朗派五大族,另起爐灶成立新界原居民議會。2016年,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更一度提出組黨參選,代表原居民聲音,無不是不滿鄉議局並未代表原居民利益。

回歸以後壓制新界傳統勢力
學者劉潤和曾指新界丁權等傳統權益問題,使新界成為「一港兩制」之地。回歸以後,政府一直希望淡化新界的獨特性,而不想在香港出現「一港兩制」,由雙村長制、特首林鄭月娥任政務司長時就丁屋僭建風波與新界傳統勢力針鋒相對、到2011年被傳由中聯辦支持的何君堯,成功透過屯門鄉事委員會修章,把1970年起就出任屯門鄉委會主席的劉皇發拉倒等等,處處可見特區政府希望壓制傳統新界勢力。
 

2015政改否決,建制派甩轆歸因於「等埋發叔」,這事件被政圈視為新界傳統勢力與政府的矛盾。(資料圖片)

八十年代以降,新界傳統的社福和教育等民政事務,漸漸由大族轉而到區議會和政府有關部門,鄉議局本來是政府用來簡接管治新界的機構,這個被視為捍衛傳統原居民權益的代表機構,亦於回歸後被原居民質疑其代表性。晚年發叔,有與政府漸行漸遠之勢,例如發叔未有在梁振英政府擔任行會成員、2015政改否決「等埋發叔」事件、鄉議局報告《新界走透透》披露鄉事派與建制派的矛盾(報告發表時時任鄉議局主席為發叔子劉業強,剛上任半年)等等,無不揭露新界傳統勢力與政府的矛盾。

發叔晚年,其子劉業強以鄉議局主席身份再受邀入行會。特區政府與新界傳統勢力的角力,將隨發叔的離世,而邁向另一個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