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經痛不應忍 中醫:月經前後3日關鍵期 留意飲食衣着貼士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近日開始感受到少許秋意,經常沾寒沾凍的女士,遇上經痛卻無「經痛假」,心頭一想或許已覺「痛上加痛」。事實上,經痛不應視為「好common」,過度的痛楚,隨時揭露子宮疾病,有27歲女子忍痛逾10年,求醫始知有子宮瘜肉。
註冊中醫師楊明霞更提醒,女士們於經期前後特別是盡量減少穿著露臍裝,短褲及短裙,以免外寒侵,加重經痛,更提供驅寒保暖熱茶「貼士」。

(視覺中國圖片)

一直以為經痛很COMMON?

今年27歲的Christine 早在中學時期已經發現自己的經血流量較多,即使使用特長夜用衞生巾,只需兩小時便有「漏M風險」。她每次的經期來勢洶洶,經期第二天除了量多外,亦有劇烈痛楚,尤以壓力大的時候更嚴重,需臥床休息,亦不時需要服止痛藥紓緩痛楚。既然情況這麼嚴重,為甚麼不求醫?Christine 立刻回應:「我以為好common(普遍)嘛!」單是這個原因,令Christine足足遲了13年才求醫。

直至Christine去年發現下體經期後再有血液流出,才觸發她終於向婦科醫生求醫,最終發現她子宮內有兩粒瘜肉,醫生為她做刮宮手術後已康復,但瘜肉有機會再生,所以她亦仍要定期接受婦科檢查。

若女士們經血流量較多,長期經痛致不能正常生活,應盡快求醫。(視覺中國圖片)

香港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助理教授江穎珊指,確實不少女士以為經痛很常見,所以忽視問題,更有人因為太痛暈倒,被送到急症室。她解釋,經痛是因為子宮收縮所致,壓力過大亦有機會導致賀爾蒙失調而經期不準及經痛。倘每個月經期不準確,例如比正常遲來經期,經血積多,可能出現子宮內膜變厚大,甚至長出瘜肉。瘜肉徵狀不明顯,普遍從婦科檢查發現,但亦有機會令女士出現下體不定期出血或性交後出血。

避孕藥亦有助回復正常經量及經痛

江穎珊稱,若病人非長期出現痛楚,偶爾經痛可以服用適量止痛藥,若選擇求醫,醫生亦有機會處方非類固醇止痛藥、賀爾蒙藥或避孕藥給病人,有助減少經量及經痛。

楊明霞醫師提醒月經期間要留意衣著。 (資料圖片)

避免外寒入侵 月經期間同露臍裝講Byebye

另外,註冊中醫師楊明霞指出,月經期間要避免衣著單薄,當天氣轉涼,單薄的衣著更有可能會導致痛經或經期不準。從中醫角度,女性屬陰,下肢亦屬陰,尤其是女士愛穿的短裙、短褲、露臍裝,有機會令外寒入侵,導致子宮劇烈收縮出現痛經,長久而言更有機會致子宮內膜異位。

楊明霞提醒,女士在經痛期間,避免穿著露臍裝,以免外寒入侵。(視覺中國圖片)

注意腰部保暖 栗子、羊肉、洋蔥助保暖

楊明霞提醒女士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的保暖,月經前後3天亦要加倍留意保暖,萬一出現經痛可選擇敷熱水袋或浸泡足部,紓緩經期間的各種不適。女士亦需留意飲食,必須避免進食西瓜及凍飲等生冷食物,另外,栗子、羊肉及洋蔥三種食物亦有助溫暖腰腹,亦可自製祛濕生薑茶,有助驅寒保暖。

祛濕生薑茶
材料:生薑3片、紫蘇葉3錢、蔥白1條
做法:把材料剪碎,洗淨,放入杯中,注入500毫升熱水並蓋好,焗30至40分鐘。

陳皮普洱荼
材料:1塊約5毫子大的陳皮、1茶匙普洱茶葉
做法:洗茶葉後,注入250毫升熱水並蓋好,焗2至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