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梁振英棄選折射北京治港政策轉變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香港特首梁振英於12月9日下午召開記者會,以需要照顧家庭為由,宣佈不參加行政長官連任競選,這也使他成為香港回歸中國後任期最短的行政長官。梁振英之前的兩位行政長官,董建華和曾蔭權,任職都超過7年。

(梁振英facebook專頁)

文:方遠

在梁振英任期內,香港內在矛盾以及陸港兩地衝突不斷升級。在香港內部,貧富分化持續加劇,各政治黨派和社會團體之間的矛盾越發激化,社會呈現出泛政治化趨勢,激進本土主義和港獨思潮從無到有發展,並在年輕人中呈現氾濫趨勢,接連發生了影響惡劣的「佔中」事件和旺角暴力衝突。在陸港之間,幾年來也接連爆發了一系列政治爭拗和衝突,從反水客事件到兩地民眾衝突,從圍繞白皮書產生的爭議到關於特首選舉方式引發的8·31決議爭議,再到宣誓事件引發的人大主動釋法等,都不僅令兩地民意呈現對立,也令「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遭遇了嚴峻挑戰。

實事求是的說,自2012年競選成功成為香港特區政府第三位行政長官以來,梁振英確實為香港盡心盡力做了很多工作,也想要解決這些矛盾衝突和問題,為此付出了甚多心血,其政治忠誠度也獲得了北京的充分肯定。但遺憾的是,香港內部及陸港之間,各種矛盾惡化和世界情勢變化的速度,顯然超出了他的治理能力與政治平衡能力。所以,梁振英宣佈不參加特首競選連任,從一個角度可以解釋為他必須要為這些年發生的各種矛盾衝突承擔責任,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解釋為是一種基於自知的、識大局和顧大體的表現。

導致上述各種矛盾衝突在梁振英執政期間集中爆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熟悉香港事務的觀察者普遍傾向於認為,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梁振英領導的港府和某些治港機構,不僅未能解決問題,不能扭轉多年來治港過程中就存在的左的鬥爭思維,反而讓這一思維不斷強化,從而使得問題更為尖銳化和激烈化。

而這種做法,顯然不能讓北京滿意,或者更確切的說,並不符合習近平的治港思路。因此,從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年中受習近平委派,到訪香港和部分泛民見面以來,北京的治港政策就開始出現明顯變化,不久前還在部分泛民回鄉證問題上破冰。而這次梁振英放棄競選連任,就更清晰說明北京的治港政策,在習近平的主導下,正在發生與以往不同的方向性轉變,在這方面,梁振英顯然還跟不上中央思路,也來不及跟上。

分析認為,這些變化也反映出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最高領導層對香港政治社會的主要矛盾有着清晰認識,並且願意與香港社會,包括泛民在內,進行積極互動。

(左起)李國麟、梁家傑、何秀蘭及劉慧卿均表示,與張德江會晤,顯示中央對泛民態度有轉變。

一直以來,因為政治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不同,梁振英和泛民團體都存在嚴重衝突。泛民中的某些團體甚至以「狼英」的侮辱性綽號來稱呼梁振英,呼籲他下台,張德江訪港期間和部分泛民議員見面,他們也向張當面提出了這一訴求,不過張當時聽而不語,梁振英此前也從未有過放棄競選連任的表示。對即將於12月11日舉行的選委會,泛民就因此正策劃ABC方案來狙擊梁振英入選。

梁振英放棄競選,就不僅立刻讓泛民的這一方案破功,也在某種程度上大大延攬了泛民之心。由此,在政治價值觀上和梁振英矛盾重重的泛民,也不應該再將個人恩怨至於大政治之上,而是應該從此將重點放到如何有效解決問題之上。

值得強調的是,在梁振英宣佈不競選連任之前不久,北京剛通過全國人大透過主動釋法,開除了兩位堅持港獨的辱國議員的資格。因此,有熟悉北京高層政治的人士分析認為,這一變化也體現了習近平在「一國兩制」問題上所持有的政治底線意識。在底線之內,都可以溝通協商,用統戰或合作的方式。但只要過了「一國兩制」的底線,折騰者必須付出代價,治港不力者也必須承擔責任。因此,梁振英宣佈棄選特首,不存在什麼政治交易,中央不會也不應該再給他特殊的照顧性安排。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