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建制選委想做贏家?要善用「提名」和「投票」兩部曲

撰文:方蘅
出版:更新:

選委戰結束,非建制取得 325 席,較上屆多出百多席,佔 1194 席選委四分之一。
雖未佔多數,卻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他們將如何運用手中選票影響今屆特首選舉呢?

非建制佔選委四分之一,雖未佔多數,卻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圖為社福界當選選委。(資料圖片)

1. 白票

有分析指,如果非建制未能在現有候選人及疑似候選人中選出行政長官,而綑綁一起,全數投白票,再加上「前唐營」200 多票攪局的話,有可能促成流選。須知,如果非建制選委投下 325 張白票,候選人要勝出,就必須在其餘的 869 票中,爭取 601 票,否則就會流選。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具有極大殺傷力的後着。

當然,單仲偕亦明言,這樣做的機會不大。畢竟,過於破壞而不具建設性,予人觀感不佳,而且,選委席位得來不易,選票無疑具有很大的政治價值,不應動輒以破壞角度行使。否則又跟梁、游二人隨便丟失辛苦贏來的立法會議席,有何分別呢?所以說,並不值得鼓勵。

單仲偕(中)明言投白票的機會不大。(資料圖片)

2. 在非建制陣營中推舉候選人

不投白票的話,又可否在非建制陣營中推舉候選人呢?這樣的候選人恐怕沒有什麼勝算。一來,一時之間在非建制陣營中難以找到一位能孚眾望的候選人,也沒有任何人進行過選舉工程。二來,300 多票雖為數不少,但畢竟距離 601 票的當選門檻有一定距離,即使全數投給一個人,也不足以當選,徒然浪費選票。看起來,另立候選人是不明智的。

不過,有時競選不一定是志在獲選。在整個過程中,參選人可以提高知名度,增加認受性,推廣自己的政治理念,即使最後落敗,也可以有所得着。好像往屆行政長官選舉,陪跑的梁家傑和何俊仁都增加了曝光率,令自己大為受益。

按現在 150 張提名票的要求,非建制陣營可以提名兩名候選人。如果兩人同時競選,可以成為一時話題,贏得關注。

3. 在現有候選人及疑似候選人中,選出理念接近的一位

當然若是按照正路的話,非建制選委最務實的做法,是在現有候選人及疑似候選人中選出行政長官。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同是站在非建制立場,選委們對候選人的評價卻難以一致。比如說,或許接受曾俊華的佔大多數,但接受林鄭的也大有人在。若要統一,有一定的困難。

現實的做法是,組成非建制選委聯盟,對於候選人的政綱形成共識。選委來自不同界別,各有不同訴求,若在各種政策上都有一致的看法,是很難做到的。故此,這個共識一定要簡單、貴精不貴多,甚至可以是單一條件,比如「真普選」方案。如果哪個候選人的政綱未能照顧非建制選委的共識,大家就可以一致不投票支持這個人。一下子失去四分之一票源,對哪個候選人來說,都是一種壓力。

梁家傑在往屆行政長官選舉增加了曝光率。(資料圖片)

4. 先提名非建制候選人,再選出其他理念接近的候選人

其實,如果非建制陣營不想流選,而又想爭取曝光率的話,還可以第二和第三個策略結合在一起玩。

按照第二個策略,如果非建制選委提名兩位候選人,似乎會分薄票源。但其實,提名成功後,可以不選他們,改選其他理念接近的候選人。又或者舉行民間初選,將票全數投給勝出該選舉的候選人,把真正民主帶入選委會中。

這樣就可以兩手準備,一方面積極為所提名的候選人做宣傳,一方面與其他候選人討價還價,爭取做個大贏家。

現時,非建制選委已在籌劃如何善用手上的 300 多票。他們究竟有什麼策略?會否搞局?大家拭目以待。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