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戰】泛民大勝下一步何去何從?學者:難捆綁投票

撰文:簡浩德 梁逸風 林炳坤
出版:更新:

今屆選委會選舉,民主派組成「民主300+」名單高舉反梁旗號參選;即使特首梁振英在選舉前夕宣布棄選,民主派最終攻陷多個專業界別取得327席報捷。
勝利過後,泛民隨即面對政治現實。一是如何化解「民主300+」內不同名單選委之間的分歧,集體行動以發揮最大影響力;二是如何回應選民和市民的支持,若稍一不慎,辜負選民期望,泛民隨時為此付上沉重代價。
建制方面,選舉結果顯示傳統建制派約有553人當選,與601票特首當選門檻有一定距離,結果令為數約250人的商界勢力,很可能成為今次選舉的關鍵少數。

特首梁振英棄選未能影響泛民選情,民主派名單更成功攻破建測規園界這個梁營票倉。(江智騫攝)

泛民前路未決

今屆選委會選舉,「民主300+」名單派出逾350人搶攻14個界別分組,最終 298 人獲勝,連同27 名立法會議員為當然選委,以及兩名分別來自建測規園界及宗教界的選委,合共贏得破紀錄327席,包括在6個專業界別囊括所有席位,以及在上屆梁營票倉的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的30個席位中取得26席。

然而,大勝過後,如何善用手上一票,在特首選舉中爭取更大的話語權,甚至是否「造王」,成為民主派接下來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香港01》在選舉後,向多張泛民選委名單查詢其取態,發現名單之間的投票考慮、立場存在差異。

多張受訪名單均表明,投白票是最後手段;但在名單會否捆綁投票一事上,則各有不同考慮。現時只有教育界教協名單、社福界社總名單、衞生服務界「衞.真普30」3張名單,表明會集體行動;相反,醫學界「真普選醫生聯盟」及法律界「ProDem21」則表明不會捆綁投票,同時有多張名單未決定或需再作商討後再決定。

泛反對派如何利用這些選委席位,成為當下最需要思考的事情。(李澤彤攝)

各名單對特首熱門人選 取態不一

目前只有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退休法官胡國興及胡世全宣布參選;另外,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已經向中央辭職以備戰選舉,預料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稍後亦可能會辭職參選,而民主派各名單對上述候選人的取態,亦有佷大的差別。

建測規園界的「Covision 16」表明,不會支持葉劉淑儀做特首,召集人關兆倫解釋,葉劉淑儀一直以來的形象和言行並不討好,特別是當年推行廿三條立法的強硬作風,令到社會十分反感,不認為她出任特首會對香港好。

社總名單除不支持葉劉淑儀外,初步亦不支持林鄭月娥。會長兼選委葉建忠指,林鄭月娥當年任社會福利署長時推行「一筆過撥款」制度,取代原有的實報實銷方式,對社福界造成嚴重打擊,業界普遍對其形象頗為負面,因此對她亦有保留。

其餘名單則暫持觀望態度。教協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會對每名特首人選「聽其言、觀其行」,手執30票的教協暫沒有取態。法律界「ProDem21」選委、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稱,現階段難以評價支持誰人。

專業議政日內約見選委

事實上,「民主300+」選委,大部分是因為「Anyone But CY」的口號而凝聚一起,目標是阻止梁振英連任,行動目標十分明確。不過,隨着梁振英宣布不競逐連任,行動亦面臨失焦的危機。

為「民主300+」牽頭的7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已經於周三(14日)率先開會討論,並計劃在周六(17日)首度邀約所有民主派選委以尋求共識。資訊科技界票王選委、民主黨的單仲偕表示,目前首要的工作是盡快與其他民主派選委見面,互相了解彼此的底線,評估合作空間,再尋求共識。

他認為,現階段一切言之尚早,在未作任何商討前均無定案。另外,高等教育界選委、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亦倡議舉行「選委商討日」,由「專業議政」牽頭聚集所有非建制選委共商對策,務求在特首選舉中集體行動。

有不少朋友為泛民取得超過 300 個選委而非常高興。(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民主派如何回應支持者成關鍵

另一方面,選委戰結束後,社會各界拋出多個特首提名和投票策略,如何回應支持者的訴求,避免他們失望,影響日後的民主運動,亦是關鍵所在。

單就提名候選人而言,民主派在選委戰前一直表示不會提名任何人,但近期則有不同人提出提名建議。

除有人重提民主派應派人競逐特首寶座外,公民黨前立法會議員吳靄儀提出「公民推薦」,若任何候選人能得到5萬個公民簽名支持,就可以得到民主派150個提名票助其入閘。至於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曾提出舉行「民間公投」,讓民主派選委按結果投票。

至於如何善用手中的327票,發揮最大影響力,也成為討論焦點。民主派內部一直有聲音要求選委「投白票」,表達對「小圈子選舉」的不滿;同時也有民主派選委曾表示,可考慮在建制候選人中「兩害取其輕」,選擇立場較溫和、「禍害較少」的作為支持對象。

上述各種方案各有利弊,例如民間公投、公民推薦結果難料,若最終人選是不為民主派所接受的人,將令民主派選委陷入兩難。即使是民主派自行派人參選,派一人還是兩人參選,派誰參選都會成為民主派選委爭論之處。

學者:泛民捆綁投票機會極低

民主派今屆取得逾四分之一選委議席,但仍須集中票源、一致行動,才能發揮最大政治影響力。事實上,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早前受訪時亦指,即使民主派取得300席,如果未能集中票源,對政局影響亦是有限。

不過,有學者對於泛民會否集體行動有所保留。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今屆特首選舉民主派捆綁投票的機會極低,整體300多票難以一致行動。

他解釋,對上兩次特首選舉公民黨、民主黨分別派人參選並由兩黨負責領軍,不過今屆協調職責落在專業議政7名立法會議員身上,令整個選舉組織相對鬆散,「各個界別分組的名單各自為戰的色彩很強」。

蔡子強認為,若民主派327票難作捆綁投票,可考慮於各個組別分別作諮詢、公投,統一決定相應組別選委的投票意向,會是相對合理的折衷辦法。

他又指出,如果選委強行作出與民意相左的決定,或會造成「未戰先亂」,最終處理不當,將會辜負今次踴躍投票的選民,令民主派付出沉重代價。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