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博評】泛民選委應該提名所有特首參選人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自從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南巡深圳,梁國雄宣布參選特首之後,特首選戰有了微妙的變化。
中聯辦重新積極考慮,並要求建制選委歸邊,為林鄭月娥爭取700票以上的提名票,泛民325票也沒有原先想像的團結而出現內部矛盾。

(資料圖片)

恰巧這幾天幾篇文章,如明報的社評《事情不合邏輯常理 民主派必須講清楚》、01博客蘇嘉豪《「我要真俊華」之惡》和巴士的報博客王惟微《政海探密》幾篇文章,都在為建制派護航,全面否定泛民參與小圈子選舉和質疑泛民應否支持曾俊華。筆者對曾俊華過去作為政務官和財政司司長的表現、出爐的政綱和他沒有改善與港澳系統和中聯辦的關係也有微言,但是接觸的中央官員和無數的香港市民,只是聽到一個訊息,他們都希望曾俊華成為下任行政長官。

即使中聯辦和建制媒體怎樣吹風,說民調不可靠,又在自家網上平台進行不科學化的調查,都不會蓋過各個大學的科學化民調,也不會敵過針對社交媒體的民情進行的專業數據分析。單單比較兩大熱門參選人林鄭月娥和曾俊華的話,《南華早報》最新委託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進行的民調就顯示,曾俊華獲42.5%人支持,較上月中公布的調查,大升近15個百分點。林鄭月娥上升5個百分點到28.2%。而李立峯分析民意調查發現,市民對林鄭月娥的態度兩極化程度,在過去三四個月之間不斷顯著上升。在一月中下旬《明報》第四輪的民調,市民對林鄭月娥的態度兩極化程度,遠遠拋離其他幾位候選人。《眾新聞》委託社交媒體數據收集及分析公司TAF DATA的數據也顯示,過去一個多月網民對林鄭月娥留言評價約兩成正評,六成負評,兩成中立;對曾俊華留言評價約五成正評,兩成負評,三成中立。

今次特首選舉確實是小圈子選舉,但假如建制派、商界選委只是按著港澳系統的意願和吹風的訊息、泛民和本土派選委只是以一己的立場和政治判斷去投白票和執意推舉沒有勝算的泛民候選人,這樣不單是逆民意而行,也是與中央原先希望公平競爭,以及循序漸進推動香港普選的良好意願背道而馳。

首先、王惟微在博客上說:「習核心當著各政治局常委及委員面前,走到張德江身前說,香港政治形勢非常複雜,你們要好好支持林鄭月娥。」稍為有政治常識的人就知道,如果真有奇事,除了政治局委員以外,還有哪個權威消息人士可以見證這一幕。反之,王惟微刻意扭曲事實,把曾俊華的選舉工程說成散播「兩個中央」,更暗示中央不會有空間讓一些選委誤會中央,以為中央會接受曾俊華做特首。這些沒有事實基礎的論據,一如其他輿論喉舌大力宣示曾俊華是反對派政治操控的人選,希望造王來影響未來特首管治走向等。他們的用意只是希望營造一切有利於林鄭月娥當選的氛圍,憑空構思一些政治畫面滿足建制支持者。前幾天,《熱血時報》流出一段李嘉誠拜訪中聯辦的片段,王惟微也馬上跟進評論,認為「李家將會採取兩不提名的立場,即既不提名鬍鬚曾,亦不會提名林鄭,採取一個比較抽離的態度。」,務求營造商界無一人提名曾俊華的局面。不少精明的網民其實已經分析過中聯辦的地理位置,環境和警方日常巡邏的情況,除了是中聯辦個別官員放出影片外,根本很難有普通市民和記者拍到。媒體求真,應該追查一下這條片,是不是由那天在林鄭月娥記者會上提問的《熱血時報》記者拍的。

第二、明報連日論壇版和社評都一面倒傾向支持林鄭月娥,昨日(2月10日)的社評更是開宗明義地質疑,「設若民主派號召民主派選委提名並最終投票給曾俊華,捨棄梁國雄,則民主派按真誠政治原則,有責任公開交代」,而且用上跟《大公報》、《文匯報》一樣的用語,指出「今次特首選舉,民主派存心「造王」,意圖以民主派選委的選票,左右選舉結果。」筆者倒想反問,建制派選委為什麼可以逆民意而行,硬是將服務香港幾十年的建制派代表曾俊華,打成反對派代表,忽視眾多建制派選民的意願,年輕黨員的取態,在林鄭月娥沒有政綱的前提下,全數將提名歸邊呢?民主派選委縱然在個別政策立場和取態上與曾俊華不一,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會監察,批評和在議會內否決曾俊華班子的提案。提名與否,在小圈子選舉中,是一種向全香港市民負責和交代的表現。筆者倒認為,泛民325票選委不妨走得激進一點,按著民意調查的結果,就分成120票提名給曾俊華,80票給林鄭月娥,各給50票葉劉淑儀和胡國興,25票給梁國雄。屆時,一如明報社評所提議,大方地在2月14日召開記者會,向全香港和中央解釋這個策略和理據,說明泛民的選委聽到了全香港市民的聲音之餘,提名不代表認同小圈子選舉的荒謬,但一盡作為選委為香港市民負責的表現。

這樣做,關鍵在於全部參選人都獲得泛民選委的提名,泛民以民意為依歸,既能保住金漆招牌,也沒有窗口再給無理取鬧的建制派攻擊,說要造王,又說有外國勢力扶持等。

第三、澳門泛民代表蘇嘉豪的文章形容,NBJ (No-one But John Tsang, 我要曾俊華) 的作為是對人不對制度,繼續誤導社會,令民主步伐裹足不前。筆者尊重他對民主的追求,也理解澳門人在回歸以後面對的慘況和政制上的壓迫,但是「我要曾俊華」正正是目前香港的主流民意。他提議泛民選委「不提名、不投票、不參與」,那麼筆者倒想問一句,泛民選委和議員們是否—資開始就不應該參與選委選舉,立法會和區議會,更應該消失在政壇最好,留在街頭抗爭就夠。

政治,從來講求是妥協溝通,不是凡事都非黑即白,作為負責任的時事評論員,政治家,到執政班子,都要聆聽和尊重廣大的民眾意願,而不是無時無刻都高舉個人意願,猜測和政治判斷。當建制派選委盲目地跟從個別中央官員和中聯辦的威逼而被逼作出抉擇,泛民一些選委也執意漠視民意,保存政治光環時,香港更需要一班理性,跨越黨派,界別和立場的人,即使沒有選委票,都要走出來,向專業人士和泛民的選委叫板,讓他們明白,提名林鄭月娥也好,曾俊華、葉劉淑儀、胡國興或是梁國雄也好,代表的是廣大市民的意願。

唯有這樣,香港的民主路才能走得更寬更廣,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港澳系統新一批的官員才會更有信心相信香港人、建制和泛民的代表,從而推動下一輪政改,朝著《基本法》45和68條繼續走下去。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