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政綱.博評】原來政府搞政策及公共理財也是可以如此的

撰文:鍾劍華
出版:更新:
在特首選舉提名前夕作出了這樣的一份條理不清,也推翻多年來政府提出的施政邏輯,目的顯然是要爭取教育界及商界的支持,也爭取年輕人的支持,這不是林鄭月娥自己說過要避免的民粹還會是甚麼?
鍾劍華
林鄭月娥推出政綱小冊子。(李澤彤攝)

老實說,如果單看林鄭月娥剛剛發表了她競選政綱中有關教育、稅務、理財及房屋政策的一些新思維,教育界中小企商界及年輕一代都有值得高興的理由。

但這些「新思維」真的有突破性的創新意義嗎?說起來為什麼又與政府過去一向強調的思維方式差異這麼大?而且也不能不問,如果這些思維真的這麼新,作為政府舊人,服務政府36年,過去五年貴為政務司長,之前又是發展局長所的林鄭月娥究竟在政府幾年來的施政擔當了什麼角色?

對上一屆政府,她是發展局長,而且跟現屆那一位發展局長陳茂波很不一樣,她是一個強勢的發展局長。當時的運房局局長鄭汝樺也似被林鄭月娥邊緣化了,很多涉及房屋土地發展的事務都是林鄭月娥作為發展局長的職責。所以,在這麼多年來政府的房屋政策問題上,林鄭月娥責無旁貸。

她成為現屆政府的政務司長之後,發展局不再歸她管,所以近幾年的房屋政策就與她無關嗎,看來也未必。根據政府政策局的分工,運房局局長在私人房屋市場上的角色十分有限,其主要責任在資助房屋及地產代理監管局。除此之外,都是發展局長的責任。到了現屆政府,因為發展局長陳茂波的不濟,有一些本來不屬於運房局長張炳良的責任,也勉強由他來承擔。舉個例說,當政府決定要重新啟動長遠房屋策略的研究時,要委任一個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如果按照政府原本內部的分工安排,這個委員會的主席肯定應該是發展局局長。但當時正是因為陳茂波一再出現醜聞,這個主席的工作才要由張炳良來擔任。

在現屆政府,林鄭月娥作為政務司長,在部門分工上,運房局及教育局都是歸她來管,所以如果要問責,這兩個局的施政問題,林鄭月娥都不能說事不關己。

所以當他今天在記者會中說過去六年間樓價上升了一倍,置業階梯被打斷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問究竟林鄭月娥在這個漫長的六年裏邊做了什麼?如果過去六年她作為政務司長什麼也做不到,她又如何保證如果當上了特首,只轉了一個辦公室,由特區政府的第二把手變當家,便可以在未來五年令香港的房屋政策得以健康發展,得以針對本地的需求,又足以令年輕一代有希望。

香港現時的房屋政策,仍是以私樓為先。(資料圖片)

在教育上,她說會即時增加50億經常性開支。如果只這樣增加教育資源可以稍稍紓緩現時的種種問題,教育界終於守得雲開,自然應該感到高興。林鄭月娥可以大條道理,說她自己從來沒有主政過教育,所以在這方面他沒有包袱。這一點可能也是事實。不過也不要忘記,現屆政府上任不久,便出現了國教事件,當時出面為吳克儉局長解圍的,正是林鄭月娥。

因此,不少合約教師未能轉成常額教席這個老問題,在過去多年已經反覆提出,但政府置之不理,無論怎樣說,林鄭月娥都不能說自己沒有責任,更沒有可能毫不知情。置之不理肯定有她的份兒。

同一道理,大專生的學債問題,私立院校的質素問題,難道都是新爆出來的嗎?政府願意撥亂反正,這一點值得支持。林鄭是否做特首,都應該這樣做。在她作為政務司長這一段歲月裏,當教育局及運房局都是他的下屬,也早應對這些問題作出回應,為何她好像在過去五年對這些問題完全沾不上邊。

教育的經常開支,用去了公共開支的超過五分之一。過去幾年,開支升幅確實沒有社會福利那麼高。但也不要忘記,過去五年社會福利開支雖然有超過55%的增長,但增長的金額,大部分只是用於增加了長者生活津貼這一項目,其他服務實際上得益不大。私營安老院及護理院仍然問題叢生,不見得政府曾經採取過什麼積極的財政措施來處理。各種服務,特別是社區的支援服務仍然需要長時間的輪候,林鄭月娥是不是也應要解釋一下長時間輪候服務問題在其政策議程上的迫切性有幾高?而且到今天,社會福利服務仍然沒有一個完整的政策,也沒有作過任何政策的更新,政府已經27年沒有發表過社會福利政策文件,社會福利的的五年規劃也取消了接近20年。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問題的迫切性都不亞於教育。

政府要為幼師設立薪級表,這個隨着政府資助幼稚園教育,當然會是德政。但在資助機構工作的社會工作員工,肯定會自慚形穢,因為在一筆過撥款之下同工不同酬,以至整個福利資助制度都沒有照顧年資較淺的社工,那遠遠談不上公平,甚至可以說是十分不公平。究竟政府及林鄭月娥自己是如何評定優次,在受資助幼稚園教師的薪級表及合約教職員合約轉常額這些問題的處理建議,為何不能也應用在社會福利服務範圍之內。

增加房屋供應,加快開闢土地,與持份者協商解決土地開發的優先次序問題,這些説法與現屆政府其實沒有什麼分別。「港人首置上車盤」的概念,與無疾而終,最終又變成了超級大豪宅價格的港人港地有什麼分別,這一點都需待澄清。為什麼梁振英做不到的,林鄭月娥認為自己可以做到。

為什麼梁振英做不到的,林鄭月娥認為自己可以做到?(資料圖片)

香港現時的問題是樓價完全脫離購買力,就算買得起也是一個不合理的負擔水平,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的說法,完全沒有觸及樓價這個問題。如何可以令樓價變得合理,令樓價變得可以負擔,令住屋開支重回一個合理的家庭入息負擔水平之內,令有限的房屋供應最終去到用家手上。這些都是除了增加供應之外必須處理的問題。當林鄭千方百計討好商界,不惜打倒昨日的我討好鄉紳父老的時候,再看到今天在記者會上的論述方法,實在難以令人對其房屋上的施政敢有過高的期盼。

至於說減稅,中小企當然會高興,對於爭取商界及自由黨的支持可能多了一張牌。只擔心到時每一間快餐店都會成為一個獨立登記的商號,到時實際上在背後操控着這些連鎖快餐王國的大老闆,便可以減免了超過四成的利得稅承擔。

說減稅可以得到 Less is More 的後果,但願這不是過度樂觀的評估。否則到時一方面減利得稅,一方面又説要擴闊稅基,研究開徵銷售稅,又要說不能承擔退休保障開支,這樣的矛盾肯定會出現。以取消紅酒稅及遺產稅的經驗,來說明可以「因減得加」的效果,就更是沒有實質證據。過去幾年政府出現大額盈餘,真的與取消紅酒稅及遺產稅有關嗎?還是因為中資企業超高價搶地及其他非經常性收入的增加才是關鍵?這些沒有落入庫房的游資,多大程度上為樓市及投資市場推波助瀾,也值得更仔細的研究和說明。

如果公共理財就是 Less is More 這麼簡單, 只消取消幾個不關鍵的稅種,便可以產生這麼神正的效果,讓政府有大量新增的資源。政府從一開始便不需要那麼斤斤計較,早該把折騰了中小企及基層勞工那每年30億強積金對沖金額全數包起便可以了,何須花費這麼多精神氣力要勞資雙方取得共識。也可能根本沒有需要曠日持久、鍥而不捨地搞什麼擴闊稅基的討論了。

雖然政府確是有很多盈餘,但不少人作政策倡議的時候,都會思考財政來源的問題。正因大家都明白到,不能事事都只動政府荷包的腦筋。所以才會有全民退保的學者方案,要處理的問題正是要解決長遠可持續的資金來源問題,而非現屆政府般捨難取易,為了推卸責任,以搞一個高級的長者生活津貼來塞責。這樣一來不但不能實現公平,還令政府第一年便會新增90億元的公共開支,而且還會不斷累積上去。現在連曾經是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也在公共財政問題上不斷搬龍門,這才是最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

這個記者會另一個最有趣的地方,是讓大家知道原來作為特區政府的第二把手,可以好像對很多問題都不理解,也可以像是與很多重要的施政失誤都無關。但一旦若果讓她出來競逐特首寶座,才會跟業界談,才會知道這些狀況。又如果她當上了特首,便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

在特首選舉提名前夕作出了這樣的一份條理不清,也推翻多年來政府提出的施政邏輯,目的顯然是要爭取教育界及商界的支持,也爭取年輕人的支持,這不是林鄭月娥自己說過要避免的民粹還會是甚麼?

而且一句 Less is More 便彷彿以前不斷被反覆強調的財政資源限制及種種謹慎施政的考慮都不再成為問題,彷彿政府便可以有無限的資源可以運用,這才是最大的民粹。

還記得2015年12月24日林鄭月娥在兩個電台的節目中怎樣批評周永新教授的全民退保研究報告及建議嗎。她說:「政府政策不是這樣搞的」,又說「公共財政不是這麼做的」。今天呢?原來政府的政策是可以這麼搞的,政府的財政也是可以這麼做的。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