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有關特首選舉民調的深入分析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傳媒和大眾很多時候會將是次特首選舉的焦點放在建制派和民主派各自最支持的候選人身上,要麼「林鄭比薯片打得」,要麼「薯片較林鄭親和」,有你無我。不過,這次的分析就正好幫助我們嘗試一個二元對立以外的觀點。
Pong
特首候選人(左起)曾俊華、胡國興和林鄭月娥。(資料圖片)

文:Pong

第一部分

如果民意在今次的特首選舉真的會算是一回事的話,民意調查就有著一定的意義。但問到:「如果你而家有票選特首,你會投票給邊個?」,我想「投邊個都一樣啦!」、「都冇得真係投,有意思咩?」大概會是不少受訪者心中的答案。所以這一類問題對於絕大多數沒有機會投票的香港市民來說,意義確實不大。

「係人都想住大屋,不過你畀間300呎我住都OK啦,劏房就唔好制喇!」同理,與其問香港人最想邊個勝出,反不及知道他們最不想邊個勝出「貼地」。

我認為 貴報委託港大民調所問的這條問題:「以0-100分評價三位候選人出任特首的適合程度」比較可取, 所以引用它的數據來仔細分析。

整體而言,三位特首候選人的平均分順序為66.59分(曾俊華)、55.52分(林鄭月娥)和48.92分(胡國興)。如果50分是合格的話, 就只有胡國興不合格。

所有資料來自港大民研所作的2017特首選舉滾動調查Dataset(2017-03-08),下同。

就性別來看,男女跟整體的平均分順序相同;惟女性的評分整體而言較「鬆手」,對於三名候選人的平均分也比男性的評分高。

不同年齡層對此類問題的意見,分野向來明顯,但對於曾俊華的評分卻出奇地相近,50-59歲群組對曾評分的平均分最低,但亦有62.28分;較年輕的三個群組平均評分介乎68.36-69.71分,而70歲或以上群組的評分也有66.58分。除了70歲或以上群組外,他在其餘年齡組別都有最高的評分。

至於林鄭月娥的評分則隨年齡分佈拾級而下,年齡越輕,評分越低。70歲或以上群組對她的評分最高,有71.99分,分數甚至高於曾俊華;但18-29歲群組的評分則只有42.21分,低於合格水平。

胡國興的評分介乎45.28-54.67分,除了18-29歲群組外,他在其餘年齡組別都敬陪末席。

學歷跟年齡有密切關係,多數學歷較低的受訪者年齡也較大。

與年齡層的分析相似,不同學歷對於曾俊華的評分相近,所得平均分介乎64.52-68.98分,學歷越高,評分越高。

至於林鄭月娥的評分亦年齡層的分析相似,學歷越高,評分越低。小學程度或以下群組對她的評分最高,有68.90分,分數高於曾俊華;但具大專或以上程度的市民評分則只有42.86分,低於合格水平。

胡國興的評分介乎44.81-52.23分,學歷越高,評分越高。

就業背景方面,調查將在職人士簡分為行政及專業人員、文職及服務人員(白領)和勞動工人(藍領)三類;非在職則之細分為學生和家庭主婦兩類,其餘屬其他。

除了勞動工人一個群組外,各組曾俊華的評分均相當接近,平均評分介乎66.37-68.18分,而且排名最高;而勞動工人群組對他的評分則只有55.62分,排在林鄭月娥之後。

至於林鄭月娥則在勞動工人、家庭主婦和其他三個群組取得較高分數,三組的評分介乎61.91-65.71分;而她在行政及專業人員、文職及服務人員和學生所得的評分則較低,三組的評分介乎42.43-51.77分,其中,行政及專業人員和學生的評分均為不合格。六組當中前後兩者的評分有明顯分野。

胡國興的評分介乎43.07-54.09分,勞動工人對他的評分最低,學生則最高。

政治取向分析主要分為四類:傾向民主、傾向建制、傾向中間和沒有傾向。

曾俊華在傾向民主和傾向中間派取得最高分數,平均評分介乎67.26-72.84分;而在傾向建制和沒有傾向派中則排在林鄭之後,平均評分介乎57.04-59.95分。

相對地,林鄭月娥在傾向建制和沒有傾向派就取得最高分數,前者的平均評分更達79.19分;她在傾向中間派取得55.45分,排在曾俊華之後;而在傾向民主派的評分則最差,只有39.63分。

胡國興在傾向民主派取得較佳評分,有57.15分,得分亦高於林鄭;而在傾向建制派的評分則最差,只有32.31分。

小結

回看第一幅圖的「整體數字」,以及獨家贊助調查的《香港01》的報導,你會看到市民認為合格的特首候選人有兩個,分別只有高分一點和低分一點而已。

但事實上,能夠在不同組別中均取得合格分數,而且得分在不同群組間差異較小的候選人,其實從來只有一位。某候選人許諾能令香港團結、社會凝聚、互相信任,看來也有實際數據支持;相反,另一位從整體數字看來也合格的候選人,其實隱藏著市民極端分歧的意見,她或將帶領大家越走越遠。

雖然在年長、低學歷、藍領或親建制的市民心目中,某候選人顯然是他們的No. 1,不過數據顯示,No. 2對他們來說,也算是一個合格的特首人選,也會被他們接受的。

下一部分將分析候選人導致市民「嬲嬲」的數據。



淺談市民的政治取向

在第二部分開始前先了解一下香港人現時的政治光譜。

在是次調查的受訪者當中,約四成自稱為「傾向中間派」,是各派之中最多的;其次是「傾向民主派」,佔整體約三成;而自認為「傾向建制派」的,則只有不足一成半;另外,有一成半自稱為「冇政治傾向/政治中立/唔屬於任何派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統計排除了一班認為自己的政治取向是「其他/唔知/好難講」及拒絕作答的人,這群人約佔全部受訪者的5%,不排除有部分傾向本土派的受訪者會落入這個群組。

以受訪者的背景去分析他們的政治取向。

性別的差異主要見於女性較多認為自己「冇政治傾向/政治中立/唔屬於任何派別」,較少自稱「傾向中間派」。

在年齡方面,18-29歲有超過半數自認是「傾向民主派」;其餘群組(除70歲或以上)自認是「傾向民主派」的比例介乎25.9%-30.1%;而70歲或以上則只有16.7%自認是「傾向民主派」。另外,學歷越高的受訪者,越多自認是「傾向民主派」。

年紀越大或學歷越低的受訪者,越多自認為「傾向建制派」;惟18-29歲自認為是「傾向建制派」的只有2.4%,而70歲或以上則有22.5%,差異懸殊。其餘年齡群組自認是「傾向建制派」的比例介乎11.0%-15.7%。

「傾向中間派」在中間四個年齡群組是主流選擇,比例介乎36.8%-47.6%。

與多數調查相似,年齡越大的受訪者越多會對問題不置可否,在70歲或以上的群組中有34.3%自以為「冇政治傾向/政治中立/唔屬於任何派別」,這或跟他們的學歷有密切關係,具小學或以下程度的受訪者有26.2%自稱是「冇政治傾向/政治中立/唔屬於任何派別」,比例高於其他群組。

至於職業背景與政治取向方面,可以發現學生較多自認是「傾向民主派」,絕少「傾向建制派」或「冇政治傾向」;行政及專業人員和白領的分布相似,較多自認是「傾向中間派」,其次為「傾向民主派」;勞動工人又與家庭主婦相似,雖然也是較多自認為「傾向中間派」或「傾向民主派」,不過自認是「傾向建制派」或「冇政治傾向」的比例也較高。其他職業身分的受訪者,自認是「傾向建制派」或「冇政治傾向」的比例為各組最高,以其他調查的經驗分析,這組受訪者應該由多數退休人士,以及少數其他年齡的待業人士組成。各組別的年齡構成或能解釋他們之間的差異。

第二部分

回歸正題,今次分析的主要精神,並非要從調查結果中尋找民望最高、能力最佳的候選人,而是從中找出最廣為香港各派人類接受的、不會僭越大部分人「心中底線」的候選人,可能近似某些人說的「less evil」。

有調查機構統計網民在各平台上對各候選人的「嬲嬲」數字,大概就是統計有多少貼文僭越了他們的「心中底線」。我們這次就嘗試把「嬲嬲」統計放在全港市民的層面上。為「心中底線」下定義,最簡單就是拿合格的分數作界線吧。受訪者評價候選人出任特首的適合程度低於50分(不包括50分),我們將之視為會「嬲嬲」的意見。

如將「嬲嬲」意見比喻作網上的具體行為:第一級「小嬲」(低於50分) ,可能會是唔Like、唔睇、唔鍾意那個候選人;第二級「中嬲」(低於25分) ,可能會留低「嬲嬲」或者留言批評;第三級「大嬲」(0分) ,可能連留低「嬲嬲」也難消對那個候選人的不滿,憤怒心情長期影響日常生活。

註:由於問題設計強調了0分、50分和100分三個選項,雖然是自由評分,但以上三個分數也成了受訪者的主要選擇。港大方面也因此將意見劃分為七個分組,包括以上三個選項及四個範圍。

整體來說,女性對候選人的「嬲嬲」程度較男性低,這或是由於男性市民較留意政治新聞,導致較為「上心」吧。

在導致市民「小嬲」的層面上,胡國興原來是「小嬲之王」,在男女兩組也有最高比例的「小嬲」;但「中嬲」和「大嬲」還是讓林鄭過頭了。

逐個候選人來分析好像較為容易。

曾俊華惹來「小嬲」的比例最高在60-69歲群組,但只有14.6%;他在較年輕三個群組取得的「小嬲」比例更只有個位數字。「中嬲」和「大嬲」在六個群組中的比例也相對地低。

林鄭月娥的「小嬲」和「中嬲」分數較容易看--年紀越輕越多「嬲」;年青和年老的差異相當巨大,18-29歲中有46.8%「小嬲」林鄭,但70歲或以上的只有10.6%。年紀較大的三個群組對林鄭的「大嬲」比例也只有個位數字,年紀較小的三個群組則達雙位數;其中,30-39歲的市民對林鄭尤其不滿,18.3%評價她出任特首的適合程度為0分。

胡國興在年紀較大三個群組的大中小「嬲」比例也領頭,這群組或會因他的法官身分而對他作偏向負面的評價。而在年紀較小的三個群組,他的「小嬲」比例也不低,不過「大嬲」比例也能維持在個位數字。

胡國興在小學或以下和中學的群組中再度榮膺「嬲嬲王」,看來小學或以下的市民對胡官真的不大信任,近日因「七警案」衍生一連串市民不滿法庭裁決,可能是其中因素。林鄭月娥方面,也是顯然易見的學歷越高,「嬲嬲」程度越強烈;其中,具大專或以上程度的市民對她尤其不滿,18.3%評價她出任特首的適合程度為0分。

曾俊華在三個群組的所得的「嬲嬲」也是三人中最低的,而且學歷越高,「嬲嬲」程度越低。

胡國興在勞動工人、家庭主婦和其他群組都取得最多的大/中/小「嬲嬲」,而行政及專業人士對他的「嬲嬲」也偏高,7.7%評價他出任特首的適合程度為0分。

學生對林鄭月娥的「小嬲」指數最高,超過一半51.1%的學生市民對她表示「小嬲」;但就程度看,行政及專業人士對她的「小嬲」雖然只有41.4%,但「大嬲」卻高達22.4%,反映不少行政及專業人士對林鄭出任特首表示極強烈不滿。

除了勞動工人群組外,曾俊華在其餘群組的所得的「嬲嬲」也是三人中最低的,而且「大嬲」也只有0.0%-2.3%。

胡國興在「傾向民主派」當中取得「嬲嬲」相對較少,但在「傾向中間派」、「冇政治傾向」,以至「傾向建制派」的「嬲嬲」卻是拾級而上,群組間的「嬲嬲」差異以倍數計算。在「傾向建制派」的陣營中,分別有63.0%或34.5%的市民表示「小嬲」或「中嬲」胡國興,比例屬各組之冠;而表示「大嬲」的比例更達21.0%,反映「傾向建制派」相當不滿他出任特首。

與胡官完全相反,林鄭月娥除了在「傾向建制派」當中取得絕少「嬲嬲」外,在「冇政治傾向」、「傾向中間派」到「傾向民主派」的「嬲嬲」也是拾級而上,群組間的「嬲嬲」差異同樣是以倍數計算。在「傾向民主派」的陣營中,分別有52.2%或31.1%的市民表示「小嬲」或「中嬲」林鄭;而表示「大嬲」的比例還達至19.5%,反映不少「傾向民主派」反對她出任特首。

最後是曾俊華,從不同群組對他的「嬲嬲」程度也隱約顯示了「傾向民主派」<「傾向中間派」<「冇政治傾向」<「傾向建制派」的層級,而他的「嬲嬲」結果則跟胡國興較近似,即「傾向民主派」的「嬲嬲」較少,「傾向建制派」的「嬲嬲」較多。惟不同的是,曾俊華在「傾向民主派」、「傾向中間派」和「冇政治傾向」所取得的大/中/小「嬲嬲」,也是三人中最少的;他在「傾向建制派」的「嬲嬲」雖然不及林鄭低,但卻較胡官的數字明顯低得多。

小結

傳媒和大眾很多時候會將是次特首選舉的焦點放在建制派和民主派各自最支持的候選人身上,要麼「林鄭比薯片打得」,要麼「薯片較林鄭親和」,有你無我。不過,這次的分析就正好幫助我們嘗試一個二元對立以外的觀點。

對於第三位候選人胡國興,坊間的討論往往說他是「陪跑」分子,比較兩位前司長,不少人也質疑胡官擔任行政長官的能力;在是次調查中,不同陣營、背景的受訪者也有一定比例認為他不適合當特首,相信也能反映上述的看法得到很多市民認同。至於有言論質疑他的參選原因,認為他的參選是「鎅票」,甚至譴責泛民選委完全不應「放他入閘」,看來是次的「嬲嬲」分析或能替他局部平反。

在第二部分的分析中,胡官在年長、低學歷、勞動階層和親建制派背景的市民當中,取得「嬲嬲」的比例相當高,與林鄭在年輕、高學歷、學生、行政或專業人士和傾向民主派背景的市民取得的「嬲嬲」比率分庭伉禮,被激「嬲」的市民人數不相伯仲。我們從主流媒體的報導,往往得到「親建制派認為林鄭比曾俊華好」的結論(當然調查數據亦顯示建制派支持林鄭的比率較高),但如果更宏觀地看過三個候選人的數據的話,較準確的結論應該是:「親建制派認為林鄭和曾俊華也遠較胡官好,林鄭和曾俊華的支持度差距其實不大」。薯片支持者或許忽略了胡官在建制派中吸納「嬲嬲」的能耐,這可能將他們對薯片不滿轉移,或能為他爭取到親建制的選票帶來轉機(親建制的less evil)。

報導中,我們看到市民認為合格的特首候選人有兩個。但從第一部分的分析我們知道,只有一位候選人能夠在不同組別中取得合格分數,而且得分在不同群組間差異較小;在第二部分我們又發現,只有一位候選人能在各群組也保持極低的「嬲嬲」程度。在三個候選人當中誰最廣為香港各派所接受、不會僭越大部分人「心中底線」,真的能夠融合不同背景的市民,相信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