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舉.博評】為什麼民間投票先戴頭盔?

撰文:陳家洛
出版:更新:

我在上一篇評論中指出,「民主派 300+ 為了抗衡操控,他們在提名階段策略上就是要反過來增加選舉的不確定程度、在反操控反清算的大前題下協作,幫香港人再一次承擔一點吃力不討好的任務,這些考慮不是比根據什麼民調找下台階更有意義嗎?」
幾天前見有數名選委在鏡頭前叫喊「我要真普選」、「還票於民」,還以爲會有公然杯葛選舉的行動,原來是在呼籲市民參加行政長官選舉電子投票。

【陳家洛:西環4個命令:破得一個就一個】

27名民主派選委參與港大法律學者張達明牽頭的「還票於民」計劃,將按照「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結果,投票予支持淨值最高的候選人。(資料圖片/倫星揚攝)

關於民間投票和小圈子選委之間的鴻溝,至少有三種自圓其說的方法,例如說「還票於民」,或說「相信市民」這些政治口號,總是予人良好的感覺。又例如,說「民主派應聽/跟民意」亦大有人在,彷彿有些不證自明的「民意力量」會支配着民主派的選擇。再嚴謹的說法,是某種恪守程序正義的承諾,一切交給本來無票的市民作決定,選委只是一具「機械人」,不留餘地,乾淨利落。

標準各取所需

事實是,民主 300+ 方面只表示會「參考」投票結果,然後再「商討」,目的是集中力量支持該名民望最高的候選人,當中只有很少數有票在手的選委們表示,如果有 100 萬市民循這個方法投票,他們甚至會「跟從」電子投票結果行事。民主派反對北京欽點及反對西環干預已經明顯不過了,但似乎又不算積極的動員市民投票,「勒住勒住」,是不是擔心這個投票會被支持林鄭月娥的組織大舉進攻被殺過措手不及呢?民主派選委們一邊表現出相信市民,一邊擔心投票的代表性不足或者結果偏頗,難道要威就要先戴好頭盔?至於跨張地說要「死馬當活馬醫」就已經變得是全無意思了,敢問這個投票對無藥可救的小圈子選舉還可以怎樣醫呢?答案不論是可以或不可以,都是自欺欺人,不提也罷!

為了全面照顧各式各樣的考慮和訴求,今次投票與大家熟悉的方式較為複雜。市民可投票就 3 名特首候選人逐一表態「支持、反對或棄權」,而所謂「當選」就定義為:「得到最大支持淨值,而其所得支持票又多於反對加棄權票的總和」這兩個條件。根據此定義,倘所有候選人的支持淨值皆為負數,即投反對票和棄權票超過投支持票的,按這個安排唯有宣布最終無人當選。

再舉例說,假設胡國興取得約 10% 支持度而沒有太多反對,但曾俊華有 40% 的支持度而同時有 40% 的反對率,胡國興便「勝出」了。

除了可就個別候選人表示意向,參與的市民也可以針對選舉制度本身表達意見,所以投票的市民可以考慮全投 4 次「反對」來抗議這個假的選舉和所有候選人。

民主 300+ 方面只表示會「參考」投票結果,都是自欺欺人,不提也罷!(資料圖片/倫星揚攝)

主辦人已經表明,選委們如何「參考」數字由他們自己決定,其他人亦可自己定下參考準則,明顯地,這次投票,最終都有一個「各取所需」的本質。

市民投票是為了表態,有本身的自足價值,這亦是我會鼓勵大家參與的最直接的唯一理由,不用多解釋了。奇怪的是,民主派向來不乏自命愛恨分明之人,卻在此關鍵一刻,刻意隱藏了自己的選擇,如果他們自己有參與民間投票,他們都「棄權」了,甚至不投票?有承擔的政治人明確向市民解釋心中的投票傾向,讓參與投票的市民定奪,是應有之義。如果是要表達「放棄特權」的訊息,就應該乾脆不做選委,又或者揚言不投票。在「參考」和「跟從」之間為自己留有餘地,其實反而會打撃市民參與民間投票的熱情,令「100 萬人投票」這目標無法達成,白白浪費了一次機會!

候選人根本不在乎

中央不斷強調下屆特首要「港人擁護」,但民望較強的曾俊華至今仍沒有呼籲他的「薯粉」參與民間投票「造勢」,他應該很享受「感觀佯裝事實」(perception as reality)而非「一人一票」的授權;而胡國興也明確與民間投票的主辦者劃清界線,理由當然是看天朝的「方丈」的面色,最好不淌這渾水了。擺在眼前的是一個連候選人也避之則吉的民間投票,若然有民主派覺得自己正在「幫助中央」了解「真.民情」,是否又一次自作多情了?

準備擱筆之際,親建制民調機構祭出了林鄭月娥首度領先的調查結果,「逆轉勝」得如此荒謬,不禁令人倒抽一口涼氣,想到 3 月 26 日之後,在獨裁政權的謊言和「白色恐怖」下,香港人不會再對George Orwell的《1984》這個世界感到陌生。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