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舉.博評】曾俊華需要造勢大會嗎?年輕人如何走下去?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在過去的幾個月,我們看到各路候選人談政綱,爭取選委的支持,在論壇上唇槍舌劍,不過,似乎沒有太多人認真思考,中央和香港未來要培育政治和管治人才?各大候選人的支持者又如何自處?
沒有票的廣大市民,在未來幾年還可以做甚麼?

市民紛紛上前與曾俊華合照。(曾俊華官方facebook圖片)

香港需要大型的造勢晚會

信報余錦賢的專欄指出,「鬍鬚過去一數次落區,受歡迎程度遠超競選團隊想像,不少「薯粉」還敦促他們盡快舉行造勢大會。」確實不少支持者或是各大政黨都希望有一場觸目和指標性的造勢大會。建制陣營中也有消息指,中央辦公廳近日派員在港進行研調,雖然知道曾俊華在民調中遙遙領先,但是在街頭和幾個活動中,未見有非常熱熾的感覺,顯示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支持曾俊華上台。

據了解,曾俊華和核心團隊確是不希望造勢大會被演釋成為挾民意上台,而是單純希望讓中央和選委們了解民心所向,感動市民,證明香港不需要凡事對立,敵我矛盾,親疏有別。

中央決策官員,中聯辦和建制派如果可以拋下傳統泛民模式的社運、遊行示威的二元對立思維,把曾俊華和團隊當成一個可敬的對手,讓香港擁有一場像樣的造勢大會,像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工人黨選舉時的群眾集會,像台灣各大政黨選前的萬人集會,給予香港市民一個機會,沒有票,也能夠站在一起,為理念,為候選人和為香港的未來發聲,這樣一場造勢大會一定別具意義。它像一盞燈,點燃起希望,突破了隔閡,群眾聚在一起,不再是要打倒誰,反抗誰,而是凝聚一股改變的聲音,團結理性的市民。

摒棄口號,讓激情和理性並存,拋下謾罵,讓政治回歸根本,這樣的一場造勢大會,曾俊華需要,林鄭月娥需要,胡國興需要,香港市民更是熱切期盼。

不分黨派立場 年輕人應該走進體制做實務工作者

不論曾俊華還是林鄭月娥勝出,兩大陣形的支持者,特別是年輕一輩的,他們都很有心參與公共事務、從事政治公關,也有不少人受到各個候選人啟發,希望未來成為政務官、議員或法官。這引伸到中央決策官員、特區政府和政黨想想,香港的未來到底需要怎麼的人,在社會特別是政界發揮什麼角色和功能?我們又有沒有能力開拓新局和開創全新的跨黨派管治平台?

三月二十六日將是香港轉變的第一天,我們又該如何走下去?(視覺中國)

三月二十六日,只是選舉的終結,卻是香港轉變的第一天。我們不應該再墜入敵我矛盾的思維,非友即敵的鬥爭模式,誰勝誰負,來自不同陣形、有志向的年輕人,都應該迎接變革的可能,全面投考公務員、加入政黨、智庫。社會運動、抗爭和暴力依然是一個選項,但從曾俊華、葉劉淑儀和胡國興的經歷和選舉工程看到,從體制內的變革和轉變是最有效的途徑。

筆者無意呼籲所有非建制的年輕人要當順民,反之是充實自己的實力,花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裝備好自己,學習擔當實務工作者,不論你在添馬的政府總部負責政策研究,還是立法會區議會內做研究主任、社區主任、或是在上環商業大廈的智庫出謀獻策,甚至是在咖啡店內寫寫文章投稿,這也比空泛的口號,無止境的謾罵和批評來得實際和有意義。

政治持續推進,需要一班懷著相同理想和目標的有心人,而不是互相指責對罵,挑動仇恨的所謂同行者。扎實一步一步地做好組織群眾工作,多舉辦嚴肅的政策交流會,每星期抽空落區了解不同市民的需要和生活情況,這樣才是年輕世代的政治工作。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