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舉‧分析】林鄭「選到無求」 有膽量挑戰兩大舊勢力嗎?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林鄭月娥曾自詡「官到無求膽自大」,如今選戰塵埃落定,「選到無求」,可以放下選票考慮,進行改革,應有膽量挑戰兩大舊有勢力:地產商和鄉事派。這兩股勢力一直掌控香港大量土地,若不解開這個死結,土地供應短缺及高樓價便無法紓緩,房屋問題亦不能解決,香港經濟只會繼續被樓市綁死。

林鄭月娥以777票當選特首。(曾梓洋攝)

林鄭月娥今次贏得選舉,當中少不了一些既得利益勢力的支持,包括此前公開表示支持她的一眾鄉事派,財團與地產商等,估計已助她進賬近百票,成為林鄭月娥得票的一大主要來源。但這些既得利益者向林鄭月娥灌票,是看中她能夠為民福祉?還是另有所求?而林鄭月娥當選後,又會和這些既得利益保持怎樣的關係,必然是社會的焦點。

就如鄉事派勢力,林鄭月娥得到全數鄉事派提名,又公開稱捆綁投票給她。外界擔心她上任後會否因此變得維護鄉紳利益,包括拖慢發展棕地,暫緩打擊丁屋僭建、套丁,以及丁屋截龍等問題。這憂慮源自她在擔任發展局局長時,表明會執法取締村屋僭建,隨後卻在鄉紳和原居民大力抗議後,只取出僭建登記計劃,取締丁屋僭建裹足不前。過往傳媒已揭發不少違規村屋,《香港01》日前揭發元朗八鄉一間村屋同時霸地、僭建兼經營劏房,相信還有更多事例未發掘。丁屋政策製造原居民和非原居民的矛盾。

林鄭月娥上任後,需著力解決房屋問題。(資料圖片)

她在參選前後,均表明會延續現屆政府的政策,包括積極覓地建屋。然而,橫州事件已經佐證鄉紳為保留棕地經營生意,力阻政府發展公營房屋,另一邊廂,擁有大量農地的新界鄉紳,會乘著賣地獲利,或者政府發展基建配套升值。鄉紳成了盤根錯節的土地利益集團的重要部份。在市民眼裡看見的,「官商鄉勾結」並非只是政治稻草人這麼簡單。

另一個左右選舉戰局的既得利益勢力是地產商。地產商和政府之間的千絲萬縷關係,是房屋問題的根源。因著早年囤積新界土地發展私人住宅,以及發展其他經濟事業,今天本地地產財團「主宰」香港市民的生活,甚至「宰割」政府的財政來源。2016/17財政年度的賣地收入過千億,佔政府總收入近20%。各項辣招也推高印花稅收入,近年佔政府總收入15%,兩個項目成為庫房的命脈。

林鄭月娥得到不少地產商表示支持。(黃永俊攝)

其實地產商──尤其是本地地產商──與鄉事派有著共同利益。地產商從鄉紳買入農地,建立土地儲備,伺機改變土地用途,補地價後發展成私住宅出售,賺取巨額利潤。最惹人擔憂的是,莫過於主要地產商的選委代表也提名及公開支持林鄭月娥,人數遠比落敗者、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多。新政府要「報恩」,偏袒地產財團之擔憂,不脛而走。

樓市今天淪為富人累積財富的工具,造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市民沒有安居,無以樂業,青年人對未來沒有上流盼望,累積民怨。而當地產相關行業成為庫房的重要收入,政府也沒有動力改革稅制,改善長期財政。

新一屆政府要敢於向鄉事派及地產商這兩群既得利益者開刀,不會因為過往的政商聯繫,而屈從於他們的要求。林鄭月娥要明白,公平分配資源,政策以社會大眾利益為先,不可偏向利益集團,香港才可生生不息。

鄉議局表明支持林鄭月娥擔任特首。(資料圖片)

具體來說,新政府必須改變現時對新界棕地近乎放任的態度,嚴格執法,將一些被違法佔用為貨倉、車場的棕地,回收作其他更有益於社會的用途,包括建屋,按橫洲原計劃的33公頃土地可建1.7萬伙公屋粗略推算,若政府能果斷、有效地運用目前約1200公頃的棕地,香港欠缺建屋用地、工商百業要捱貴租的局面,將有望大大改觀。若新政府能進一步處理丁權問題,打擊丁屋套丁、為丁屋截龍,釋放本來預留作丁屋發展的大量鄉村式發展用地,將為緩解「土地問題」創造更有利條件。而林鄭月娥在其政綱提及,會跟鄉議局商議《基本法》第四十條,即關於保障的新界原居民合法傳統權益的條文。政府需要及早為司法覆核官司作兩手準備,不論成敗,也要回應利益相關者的躁動。

在平抑樓市方面,政府需靈活調動土地運用,其中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地產商大量囤積新界農地。就如現屆梁振英政府為遷就地產商利益,將新界東北的發展模式,由政府全面收地再重新分配的傳統模式,變成容許地產商原址換地的公私合營模式,變相助地產商將手上囤積的大量農地改變用途作住宅用地大開綠燈。但政府若在囤地、申請改變土地用途方面採取更嚴格措施,促使地產商釋出手中農地,政府將有更多土地資源可供運用調配,以加快增建公屋、居屋,助普羅市民安居。

香港回歸20以來,住屋問題一直未能妥善解決,不但私人樓價升至歷史新高水平,公屋輪候申請也逼近30萬宗,要解決住屋問題,政府必先要有充裕土地可供應用,否則只會是巧婦難為無米炊。面對控制了大量保貴土地資源的鄉紳與地產商,脫下了選舉包袱的林鄭月娥,敢不敢觸碰他們的「乳酪」?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