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當選.博評】林鄭下一步應做甚麼?

撰文:李道
出版:更新:
透過「行政吸納政治」,重新拉攏曾俊華復出入閣,例如邀他出任政務司司長,豈非一個圓滿辦法?林鄭公開向曾俊華伸出橄欖枝,實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做法,而中央願意接納曾俊華回歸政府,也是一個非常開明的表現。畢竟,所謂的「不信任論」,乃指不信任曾俊華做特首,而非不信任他做財政司司長以至其他崗位。
李道
林鄭當選後,至少有兩件應該做的事。(資料圖片)

林鄭月娥成功當選下任特首,她下一步應做甚麼?筆者認為,她至少有兩事應做,並分別涉及兩人。

一是仿傚卡梅倫。

林鄭月娥曾經提出:「如果香港主流意見令我無辦法再擔任行政長官,我係會辭職。」前英國首相卡梅倫,便正是主流民意令他無辦法擔任首相而自行辭職的政治領袖。

卡梅倫在連任勝選的第一天,便已提出會兌現選舉承諾,推動英國脫歐公投。作為留歐旗手的他,當公投結果顯示,主流民意選擇脫歐,雖則卡梅倫無被要求下台,但他仍是決意辭職。

這豈不是林鄭「辭職論」的最佳示範?

縱然,查卡梅倫的政治豪賭,在開局之初他實無公開承諾,一旦賭輸便會辭職;不過,基於政治倫理,早在他宣布辭職前,各界幾已肯定首相職位會跟公投結果掛鈎。

比較來說,林鄭的政治承諾,某程度比卡梅倫更進一步,明確用上了「辭職」二字。然而,林鄭卻未擺出「辭職論」的龍門:一,沒有脫歐與否一般的明確議題;二,沒有全民公投之類的明確指標。

有見及此,林鄭既已豪言作出「辭職論」,接下來誠應具體提出龍門。

先談指標。雖然香港不似英國,並無任何公投法,何謂「主流民意」根本無法言準。正如特首選戰時,「民望戰」便演變為「民調戰」,不同候選人都傾向引述有利自己的民調結果。可是,不論由政府自己進行民調,抑或將民調工作外判出去,還是更加基本地,以立法會能否通過某議案作準,皆可作為「辭職論」的龍門指標。

至於議題,林鄭曾補充說,「辭職論」乃指主流民意與特首任務有衝突,並謂這涉及向港方和向中央的「雙負責制」。不難想像,根據當前政局考慮,重啟政改無疑可作為其中之一,甚而是相對較易的議題;至於相對較難的,則相信是為23條立法了--這兩個議題的重要程度,無疑足以成為媲美英國脫歐的「辭職論」龍門吧。

仿傚卡梅倫,兌現競選承諾,乃林鄭提出「辭職論」後的必然政治倫理。難道將此束諸高閣,甚至「不談就沒有了」,才是合情合理?

必須說明,以上種種,不是指「辭職論」應該觸發;反之,「辭職論」實應避免觸發,但方法絕非透過說話「虛一點」來避免,而是要爭取主流民意支持來圓滿達成特首任務。

畢竟,倘若英國選擇留歐,卡梅倫又何須辭職?事實上,他之前亦曾公投豪賭,賭贏了蘇格蘭決定留在英國。

同一道理,如果林鄭真有能耐,能夠有效凝聚共識,在「雙負責制」下完成普選任務、以至為23條立法,那麼,誰又會要求她觸發「辭職論」?好像卡梅倫,在勝出蘇獨公投後,英國都支持他連任呢!

創造條件,履行承諾,爭取開打一場有把握的仗,而非不斷迴避甚至搬走龍門,才是林鄭發表「辭職論」的最佳結局,一旦成功更可望變為「連任論」--否則,她又為何作此承諾?

二是招攬曾俊華。

曾俊華於今次選舉贏盡民望,恰如一位「民間特首」一般,他的落選既已引起相當程度的公憤,他的存在更恐威脅林鄭擔任特首的認受性。反過來,透過「行政吸納政治」,重新拉攏曾俊華復出入閣,例如邀他出任政務司司長,豈非一個圓滿辦法?

好像美國,奧巴馬當年便委任對手希拉莉成為國務卿,做法堪稱贏盡掌聲,並有利民主黨重新團結。

同樣地,林鄭公開向曾俊華伸出橄欖枝,實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做法,而中央願意接納曾俊華回歸政府,也是一個非常開明的表現。畢竟,所謂的「不信任論」,乃指不信任曾俊華做特首,而非不信任他做財政司司長以至其他崗位。何況,曾俊華已贏得泛民等其他政治光譜的支持,為他打開大門肯定符合林鄭「同行」口號。

進一步言,除了讓曾俊華重回建制擔任政務司司長,招攬胡國興重回建制擔任律政司司長,也是一個大膽而高回報的辦法!始終,他倆本來都是建制中人,經此選舉洗禮之後,實無必要由同路人變為陌路人,而好應因時制宜、因利乘便。

事實上,林鄭在當選之後,亦被馬上問到會否吸納泛民背景人士,她的答案是會用人唯才,不論人才來自哪裡都會邀請,並會極力爭取中央支持,反而擔心泛民不願跟她溝通合作。然則,原本身為建制中人的曾胡二人,又豈應被排除於考慮之外?況且,早於選舉之前,現任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據說已因健康理由考慮退休,至於剛接任林鄭政務司司長一職的張建宗,則已年屆66歲,倘若做到下屆任期結束就是71歲了。

當然,曾胡二人願否返回建制,乃是另一問題;能否實現「行政吸納政治」將支持過戶,又是另一問題。曾俊華在回應會否參選立法會時,斬釘截鐵地回絕「不想做Regina(葉劉淑儀)2.0」,惟被問會否加入新政府,則說「睡多幾日才考慮此嚴肅問題」,反映並無關上大門。至於胡國興,昨亦以「未發生不評論」的說法回應相關問題。當然,無論如何,實不排除他倆不願重作馮婦,何況,其擁護者亦未必全部永遠追隨。惟重要的是,招攬至少可以擺出姿態,表現林鄭願意「同行」,包括與昔日對手共同為港服務,而中央亦是開明的,不是鐵板一塊。

所以,下一步由招攬曾俊華開始,誠可作為林鄭所謂開創管治新風氣的第一步。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