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我主場.黃大仙】風災後的樹木,清走還是搶救?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全港不論政府用地、道路或私人屋苑都有大量塌樹。政府在這次風災的善後工作上缺乏有效跟進,最具效益及最經濟的方法是依靠社區力量自救,由居民「落手落腳」盡力延續樹木生命和重新扶植,合力保留屋苑最珍貴的部分。

文:鄭文杰(公民黨九龍東支部副主席)

超強颱風「山竹」兩個多月前襲港,相信大家都對其破壞力猶有餘悸;強勁風力導致香港超過6萬棵樹倒塌,天馬苑亦一片狼藉,屋苑遍布落葉,有三棵榕樹更被吹至連根拔起。這三棵榕樹種於屋苑落成之時,陪伴居民度過了逾三十個寒暑,2017年的「天鴿」吹它不倒,誰也沒想到今次竟然敗於「山竹」。

風災後居民響應救樹 

天馬苑業主立案法團和管理公司大致完成清理屋苑後,旋即邀請樹藝師到屋苑查看大樹情況,評估是否適合扶植樹木,唯其時全港不論政府用地、道路或私人屋苑都有大量塌樹,樹藝師及園藝公司均分身不暇,未能即時應約。法團於是呼籲居民路過時向樹身及樹根澆水,保持樹木濕潤,盡力延續樹木生命。不少街坊帶同小孩一同響應呼籲,作親子教育,場面令人感動。災後三星期,樹藝師來到屋苑作首次評估,指榕樹並不適宜重新種植,故建議移除。

超強颱風「山竹」過後,本港仍見塌樹處處。(圖片由作者提供)

護樹風氣低 救樹價錢不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法團認為不能草率地移走這幾棵見證屋苑變遷的樹木。因此,法團透過筆者邀請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趙紹惠及她的一眾樹木專家好友再作評估,尋求「第二意見」。經過趙教授一個多小時的仔細評估後,教授認為如保養得宜,其實仍有望救樹。法團得悉此評估結果後,馬上找園藝公司報價,看看趙教授的救樹方案是否需要大灑金錢,畢竟在樹木保育風氣並不盛行的香港,要屋苑花費數十萬元救樹,想必會遭到不少居民反對。

可幸的是,有園藝公司得知屋苑有心救樹及趙教授已完成評估工作後,願意以接近成本價為屋苑扶植其中一棵榕樹。大樹重立於屋苑一刻,在場的居民,特別是法團的委員和筆者一樣覺得十分感動;當我們得知不少街坊均支持法團此決定時,更感安慰。

園藝公司救樹當天表示,「山竹」過後,他們處理了超過四百宗塌樹個案,絕大部分為應政府和區議員要求而移除樹木;要求他們幫忙重新扶植樹木的,就只有天馬苑。

風災過後,大部分塌樹被移除或砍掉。(圖片由作者提供)

政府在這次風災的善後工作上,理應擔當最重要的角色,然而民政事務處在災後只簡單來電查問狀況,缺乏有效跟進;區議會作為地區事務主理者,亦沒有於災後迅速了解區內情況,並就此進行資訊共享及資源協調;區議員更是杳無音信。最後還是依靠社區的力量,才能以最具效益及最經濟的方法去自救。

在缺乏官方支援下,相信不少樹木管理者均希望以最快最便宜的方法,清理風災後的亂象—斬去樹木、眼不見為淨,卻並未考慮到樹木管理其實是其中一個評估屋苑質素的指標。如你所居住的屋苑仍有塌樹未救起,而它仍有生命力的話,不妨向法團和管理公司提出嘗試救樹,所需金錢可能相差不遠。

社區自救 保留珍貴回憶

天馬苑法團在這次風災後,以最快的速度行動,在平衡了居民安全、資源使用及樹木保護等因素的情況下,靠自己一步一步摸索,聽取不同意見及方案,成功救起榕樹。現時,屋苑內仍有一棵榕樹尚未救起,法團正在訂造模具作固定榕樹之用。為了降低成本,這次的救樹行動很可能將由樹木專家指揮,由天馬苑居民「落手落腳」,搶救對居民別有意義的樹木。

一個屋苑的質素並不是只看呎價多少,更重要的是看居民是否愛護社區、鄰舍間是否樂意互助、社區有需要時街坊是否願意挺身而出。具公民意識的居民,才是屋苑最珍貴的組成部分。

我們的社區,值得更好。

(原文標題為《風災後的樹木,清走還是搶救?—天馬苑的事例》,現題為編輯所擬。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如有任何對社區的意見及評論,歡迎各位投稿至「我區我主場」社區專欄。有意投稿者可將文稿經電郵傳送至 cr@hk0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