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鄭寶鴻】八仙過海?舊時搭天星小輪過海要一日人工

撰文:政策 ‧正察
出版:更新:

《鄭寶鴻X香港變幻時》今集談談渡海交通的變遷。未興建海底隧道和地下鐵前,市民是如何過海呢?何以港九市民「老死不相往來」?

今時今日來往維港兩岸可以話易過借火,你可以選搭渡輪、隧道巴士、地鐵,但時光倒流到開埠初期,過一次海並不簡單!(資料圖片)

今時今日來往維港兩岸可以話易過借火,你可以選搭渡輪、隧道巴士、地鐵,但時光倒流到開埠初期,過一次海並不簡單, 一程船費可能已是打工仔一天人工,鄭寶鴻因此形容港九兩岸市民「老死不相往來」。後來好一段時間,渡海小輪收費是「八仙」,正正是「八仙過海」。

他又記得,小時候父母抱著他乘搭天星小輪,那時天星碼頭還在雪廠街,是一棟木構建築。從前天星小輪下層還有人唱曲賣藝、販賣貨品,好不熱鬧。

香港早年亦依靠汽車渡輪接送私家車橫越維港,鄭寶鴻憶述在50、60年代,汽車渡輪經常大排長龍,動輒要等候一小時才能登船。直至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落成啟用,開啟了交通基建的新一頁。

鄭寶鴻憶述在50、60年代,汽車渡輪經常大排長龍,動輒要等候一小時才能登船。直至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落成啟用,開啟了交通基建的新一頁。(「政策.正察」提供)

大型交通基建往往造價不菲,但鄭寶鴻總結數十年來的發展歷程,認為「基建做,好過唔做。」想當年建造紅隧和地下鐵時,亦遇到反對聲音,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人口增加,今天實在無法想像當年若無興建這些交通基建,今天的香港會是什麼光景。

【本文獲「政策.正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