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我主場.沙田】Design With the People 社區服務的第一步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那麼在香港,我們可以在自己的社區這樣做嗎?應該如何讓更多居民的聲音被聽見,從而引起他們對社區的關注?這次調查規模不大,亦難以說是真正的「參與式設計」,但希望這是第一步,讓大家體驗社區中「我有嘢講」可以帶來的改變。

文:公民黨第一城地區發展主任黃文萱

所謂社區發展、深耕細作,是很多年輕人近來服務社區的方向,但要踏出第一步,卻不如想像中容易。我們如何可以在社區用家的角度出發,去提供一些他們真正需要的服務?又如何可以確保居民願意參與,讓服務得以持續?

我是在沙田第一城長大的小孩,住了廿多年,第一次說要「服務」自己的社區,說真的是有點無從入手。的確,雖然我在區內「土生土長」,但日復日的生活,卻無法保證你認識社區的全部,甚至有時由於太過熟悉,因而有許多盲區、又或變得冷漠。了解是改善的第一步,連了解都談不上,又如何能提供真正改善用家需要的服務?例如開始服務後才了解到區內有鼠患問題,但我不知算是幸或不幸,一隻老鼠都未曾見過,但我可是確確實實在這裡住了二十多年啊。

居民同時可以口頭表達意見,我們會用Post it寫下貼上,後來者同樣可以閱覽他人意見。

於是我想起了一個在新加坡的例子。在新加坡,組屋(公營房屋)與組屋之間經常有大片未被規劃的空間,新加坡民間組織P!D(Participate in Design,「齊設計」)就用了「參與式設計」的方法,主張用家為本,認為不應「為人民設計(for the People)」,而更應是「與人民一起設計(With the People)」。

他們在區內開展一連串的公眾參與活動,包括舉行多場街頭活動(Pop-up),冀以有趣的形式吸引居民,讓他們發表對社區的意見;又舉辦「邊走邊談(Walking Conversation)」活動,讓居民帶P!D成員到社區不同地方,讓設計師們了解當區居民的真正喜好及需要。還有多場參與式設計工作坊,讓居民發表意見,令社區的設計再不是單向的由上而下。

街站設於街頭人流多地方,引來不少人駐足觀看。

那麼在香港,我們可以在自己的社區這樣做嗎?應該如何讓更多居民的聲音被聽見,從而引起他們對社區的關注?

我們在第一城人流最旺的街頭舉辦了一個小型的「點投票」(Dot Voting),在社區架設一個大型易拉架,邀請居民透過綠色及紅色貼紙(分別代表滿意及不滿意),去表達對社區內六大範疇(如交通、衛生、文娛等)的意見,如此一來,紅綠分布便可以形象化居民對社區的滿意程度,同時亦能鼓勵他們多參與社區事務。我觀察到的是不少人即使不願意發表意見,也會駐足觀看,這同樣是我們樂見的,因為至少他們願意了解鄰里對這個社區的看法,而如上述所說,了解正是改善社區的第一步啊。

邀請居民貼上表達意見的貼紙。

除了街頭「擺站」外,我們同時亦就這個社區滿意度進行了網上調查,的確是有些頗有趣的發現,就是街頭與網上對某些項目的評價不一,或許某程度上亦證明了網上「同溫層」的存在。

這次調查規模不大,亦難以說是真正的「參與式設計」,但希望這是第一步,讓大家體驗社區中「我有嘢講」可以帶來的改變。所謂的「離地中產」,很多時也並非出於自願,「離地」不過是發聲的權利被架空,久而久之也就習慣成自然,充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讓我們一起學習及練習如何一起為社區盡一分力吧。

如有任何對社區的意見及評論,歡迎各位投稿至「我區我主場」社區專欄。有意投稿者可將文稿經電郵傳送至 cr@hk01.com 。

(圖片由作者提供,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