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我主場】歷史建築物並不僵化 活化得宜能持續發展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反思項目活化後,能否持續發揮所長呢?目前概念普遍僵化於吸納餐飲及購物等營商活動,儘管不至倒模式充斥連鎖商戶,可是千篇一律都是咖啡茶藝及精品店,外貌活化了,個性氣質卻模糊。

文:黃銘恩

人口老化的社會問題洐生了不少衣食住行的新商機,養生保健、退休理財安老保險、菁英旅遊、樂齡就業、護老住宿、醫療照顧、總之就是無「耆」不有。承蒙離地的政府施政視市民長命百二歲為社會基準,不單減低政府財務壓力以補貼更多創新的基建開支,而且為商界啓迪更多營銷推廣的新點子⋯⋯懂得把老化的人口活化,相信只有僵化的政府政務專才文化始能包容吧。

油漆早已剝落的走火樓梯。

近年不少活化後的歷史建築成為香港新地標,當中較為大家熟悉的包括JCCAC(前身是石硤尾工廠大廈)、PMQ(前身是已婚警務人員宿舍)、大館 (前身是中環警署)、及最近開幕之南豐紗廠(前身就是南豐紗廠)。

它們被活化的概念都是以孕育藝術文化為骨幹,配置餐飲及購物等營商活動作營養素,究竟保存了的歷史價值可否持續地活躍呢?

剛參觀了活化後的南豐紗廠,項目保存了不少建築物之舊日元素,例如以巨型金屬靠傍着原來的石牆石柱,保留外牆昔日之塗鴉、油漆早已剝落的走火樓梯、具紀念價值的閘門等等,最重要的是從大門入口至隨心行逛的沿途都策展了紗廠的歷史故事及演變,讓參觀者置身其中,不難感受到昔日紗廠日以繼夜、貨如輪轉的熱鬧。六七十年代是摩打機器及摩打人手製造的工業年代!

具紀念價值的閘門。

喜歡南豐紗廠此活化項目,因為它提醒參觀者香港人那份有幹勁的生命活力。這點我認為是其他三所活化項目稍遜的……

翻新後的石硤尾工廠大廈缺少了像真度,已婚警務人員宿舍重提了貧富懸殊及當公務員的安逸生活,中環警署舊址讓參觀者認知監獄的秘景,雖然有一點點警醒作用,可是令人不禁聯想起昔日警務人員貪污腐化年代,而曾經有過的廉政公義年代卻未有活化,奈何廿一世紀的今天甚至倒退僵化了。

南豐紗廠的歷史故事及演變。

反思項目活化後,能否持續發揮所長呢?目前概念普遍僵化於吸納餐飲及購物等營商活動,儘管不至倒模式充斥連鎖商戶,可是千篇一律都是咖啡茶藝及精品店,外貌活化了,個性氣質卻模糊。

試想像,南豐紗廠貴為往日香港成衣業的重要齒輪,活化後展現成衣時裝有關的元素暫見只佔少數比例,這有點兒浪費了地標的獨特性呢,期望將來有更多本地時裝服飾設計品牌加入,利用項目空間展現生產過程,或許此平台有助成就本地創意Haute Couture(編按:高級訂製服)發展的可能。

又例如,JCCAC地理位置獨特,是區內及周邊地區退休長者的生活圈。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假如運用資源,重新定位,把多層高的工廠大廈改造為資助式長者住宿及娛樂消閒平台,或許比現時的配置能夠更有效地持續發展吧。

如有任何對社區的意見及評論,歡迎各位投稿至「我區我主場」社區專欄。有意投稿者可將文稿經電郵傳送至 cr@hk01.com 。

(原文標題為《老化.活化.僵化》,現題為編輯所擬。圖片由作者提供,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