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生拍攝「半移民」英國的港人:沒經歷英殖,何以戀英?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常說香港人戀殖,但大部分年輕人其實都沒甚經歷過英國管治香港的時代,其實戀什麼?有班20來歲的香港人當年來到英國留學,其後留下來求職、上班、生活,決定住滿七年後拿了永久居英權再想去向。「但離開了香港,就從此與這城毫無關連嗎?」在牛津大學讀藝術的李君兒(Queenie)問。她在英國遇上這班香港的年輕人,稱他們為「半移民」,帶着相機拍下他們的家所用品、書架和擺設,近日展出和出版這些相片。相片裏,有人珍藏Beyond專輯,有人看香港作家陳冠中的書,有人掛起傘運布袋、對此念念不忘。
攝影:陳嘉元

若Queenie在「藝術家個人介紹」一欄寫上「高考5A狀元」、「中大環球商業系畢業」,尖子的背景應該能吸引更多觀眾入場看她的攝影展,但她不打算這樣寫,她腼腆笑說:「讀藝術的話,以往成績就不重要啦。」四年前她加入跨國化妝品公司任職市場推廣,亮麗的學歷本應使她在商界前途無可限量,她卻無法從中找到意義:「日復日上班下班,好像我無需與這世界接觸,返工和賺錢就可以了?」

棄商尋藝術 24歲重返大學做本科生

後來她周末跑去上攝影班,為了作品找靈感,始觀察社會大小事,才覺得終於上了對的課:「讀到一些大師的攝影哲學,才明白原來一件作品不是看美不美,而是藝術家想表達什麼;我想學懂用藝術這門語言來表達一些訊息。」

回想自己辭工報考牛津大學藝術系,Queenie面試時對教授說:「我心裏一直不能平靜總有些事和想法,一直在找方法完成」。她說獲取錄或許是藝術系教授欣賞她的偏執。
+10

一年多前她報考牛津大學藝術系獲取錄和獎學金資助,赴英國學藝術,把人生推倒重來。那是個學士課程,一讀要三年,到時畢業她已28歲,她決定轉行,因為只在藝術創作才重拾自己對社會的感知。

其中一份「感知」,是她這年留學英國期間,觀察到當地與她年紀相若的香港「同鄉」對香港與英國同樣依戀的矛盾情緒。Queenie稱他們「半移民」--10來歲到英國留學,在大學畢業後取工作簽證,計劃留英七年取得居英權的年輕人。

一般而言,香港學生可以取得留學簽證(Study Visa)於英國讀書,他們畢業後若留於當地求職和工作,需要由僱主向英國政府申請工作許可(Work Permit),而僱員申請工作簽證的最低工資要求為年薪20,500英鎊,其後將此工作簽證轉為永久居留權的僱員,年薪最少需要35,000英鎊。
持此工作簽證、欲移民定居英國的僱員可於第五年向英國政府申請永久居留,政府機關會視乎申請人對英國的工作服務、有否刑事紀錄等準則考慮簽發永久居英權;否則申請人需要於持工作簽證的第六年離開英國。

有居英港人在家裏掛世界地圖,但標上自己來自的地方、旅遊去過的地方。
Queenie自言是沒美術底子的藝術學生,但同時思考讀過的當代藝術概念:「究竟怎樣和什麼為之藝術?」

英國生活 香港模式

這班「半移民」在香港成長十多年,有些已留英逾十年,有些才四年。一班香港年輕同鄉在英國會唱K聚聚,愛唱的是陳奕迅、容祖兒──屬於他們年代的流行歌手。「唱到有些歌詞,大喊黃偉文和林夕的詞好中呀,旁邊的歌友也大力和應。在英國唱廣東歌、唱K好像重拾以前在香港的感覺,彼此都對那些粵語流行曲很有共鳴。」

她感覺到這班「半移民」心裏多多少少在思鄉。「有次暫居在其中一個『同鄉』的家,發現那裏不太像他的家,但又放滿關於香港的物件。」Queenie說。於是,她開展了這項攝影計劃,拍下十個香港年輕「半移民」的英國家所。有相中屋主的書架放滿香港文學作家的小說、研究香港的教授的著作、甚至如《拾年記-香港流行年代誌》、《傘聚》他都有。有些朋友家中不約而同有隻曾經紅極一時的路姆西公仔、廚房滿是香港牌的醬料、客廳仍掛着長年不除的港式揮春。

其他文章:兩姊妹深圳跨境往九龍上學 港爸:讓女兒長大後決定生活的地方

一個來寫着「撐到底」和粵語拼音的布袋,來自香港、掛在英國家所。(受訪者提供)

更有人對一個寫着「撐到底」的布袋珍而重之,原來是他三年前雨傘運動期間,參加英國大學舉行的研討會,有人在場派發這個從香港帶來的布袋。「他們雖然人在英國,手機卻裝了香港的媒體apps(應用程式),會看新聞推送;之前立法會選舉、人大釋法呀,我都聽到他們討論。」Queenie說。

「你哋咁關心香港,點解唔返香港?」

幾個月前有夜眾人談起特首選戰,愈談愈激烈,Queenie說了句:「既然你哋咁關心香港,唔好隔岸觀火啦,點解唔返香港?」語畢一片靜默,沒人再說下去。Queenie說:「當時我不明白他們的心態,後來才知道他們像一些香港人,同樣有種無力感,對我說:『我就算返去,都幫唔到香港改變啲咩』,甘願繼續在異地上班、生活。」

其他文章:夢想港大讀醫 巴籍尖子中文得初小程度 入唔入到本地大學?

Queenie端莊坐下來,說商科生就是這樣子:「要很decent(得體)的出現,很presentable(表達能力高)的與人見面,但我是有商科背景的藝術學生。」

Queenie認識的「半移民」不少學歷高、英國名校畢業,在當地任經濟顧問、建築師、時裝設計師或管理拍賣行等等。「像做拍賣行那個,他覺得英國的藝術有市場,前景好,留英是為發展自己的事業;也有人覺得香港壓迫,嚮往英國的舒服自在,放工與朋友飲嘢,放假去公園chill(放鬆)的生活。」

也有些人因為政治,對香港失去信心,Queenie說:「他們很懷疑一國兩制如今是否沒了『兩制』;當看到人大釋法,又覺得香港好像愈來愈沒有法治,《基本法》是否work(效用);另一方面很珍惜在英國的公民權利。」

追求今天的英國價值

這班在香港成長的90後,港英殖民記憶理應很少,究竟留戀英國什麼?「他們經歷香港的英治時代很短,故留英並非戀棧香港當年的美好,而是在英國追求當地本有的價值,例如法治精神、言論自由,甚至連study visa(留學生)都有投票權,這是他們看到香港正縮窄,或從沒有過的。」

Queenie的首個攝影展覽在中環一間空置的小餐廳進行,她說以往展覽多在畫廊或館舍展出:「但這連同觀看也是一種藝術體驗,看如何在場地看這些相片。」

Queenie忿忿不平續道:「范太(范徐麗泰)公開揚言不相信一國兩制的港人,最好離開這裏,但離開了,這城所有事是否就解決?」Queenie說在相片裏看到「半移民」的港式生活。「他們沒表現或說自己在英國過得快不快樂,亦沒特意想融入當地,但拍攝家所和用品是最好反映他們生活狀態的一面,我想看到這些相片的人思考,香港人常說要移民,但離去是否如想像美好?」與同鄉相處大半年,Queenie覺得移民最難適應的,不是天氣或飲食等文化差異,而是寂寞感,「在自己身旁十多年的親友都不在,做什麼都一個人,最多假日找同鄉玩桌遊、煮飯聊天。」

每次聊起回流香港,這班「半移民」總說不確定,搖頭說前途未明,至於Queenie,儘管在香港當藝術家不被看好,但她早已決定在當地修畢藝術便回港發展,她說:「我想學懂用不同藝術媒介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對香港這裏想說的話。」

24歲才找到藝術是自己所好,立志要當藝術家,Queenie說青春值得花在自己喜歡的事。

Queenie首個攝影展覽和新書發佈《Quasi-Immigrant 半移民》:
展期:8月27日-9月2日
地點:中環史丹頓街35號
時間:周一至五 7-10 pm、周末 11 am - 6 pm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