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買賣】市集設種子貨幣 以體驗換取貨物:望一起交流、學習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一棵菜、一碗飯、一個麵包,背後包含的,其實有多少?近年生活書院不時舉辦「良食市集」,希望讓人認識糧食背後如何生產,「平日我們買一樣東西很少去想如何加工、運送,甚至是那個生產者付出了多少體力。」生活書院項目主任Sandy說。這次市集,他們決定增設兌換元素,透過參與主題攤檔認識食物背後故事,可獲取「兌換種子」,憑種子可到任何一個有種子貨幣標誌的手作和食物攤檔換取產品——認識食物的故事,再面對攤檔的「良食」,或更能加深對產品的思考。

市集可以不止買賣。(Stephen Chung提供)

參加遊戲、體驗換取種子

這些主題攤檔包括由義工負責的「生活行者攤檔」,以及由學校、各民間組織負責的「良食實驗攤檔」,內容包括食物知識遊戲「良食百萬大道」、猜食物遊戲「蛋奶肉實驗室」、盆栽種植工作坊「綠在培德」、日本飲食法體驗「食養料理」等,而手作及食物攤檔的產品包括糕點、農作物、手作織物、肥皂等,除部份攤位可以種子換取產品外,所有攤檔均自由定價。Sandy邀請了檔主寫下產品的「成份表」,「例如麵包用了多少斤麵粉、發酵了多久,讓看的人決定付多少。」思考過後,或會更明白產品背後的價值。

市集中的主題攤檔,並非一般嘉年華的遊戲攤檔。(受訪者提供)
+2

60+18檔一起冒險、學習

Sandy說,籌辦市集之初也不知道以自由定價的形式會否有檔主參加,「就看大家會否願意一起去試,放底包袱。」最終本周末除了18檔主題攤檔外,還有另外60個攤位:「我想他們是信任前來的人,賺還是蝕沒人知,要『搏』。」這次市集不收取租金,也是和檔主一起「搏」。「這是一個不知道會否有下次的實驗。」她笑着說。

要搏取的,或者不只是金錢回報,而是一次實在的學習。「參加者和檔主都可以一起學習,(做主題攤檔的人)要找資料去消化、思考如何傳遞,是賣東西吃還是遊戲,要自己想,和別人一起合作,愈做愈多認識。例如平日學校小食部賣的零食都是三高(高糖、高鈉、高熱量),也沒人問為什麼,這次有學校自己做健康的小食,實現小食部可以賣什麼的想像;參加者也不只是行街,而是可以獲得知識,重新思考食物背後的故事;檔主之間也可以買東西(同時思考產品故事)。」Sandy說。「想一起看看人與人之間會有什麼交流,錢和心靈上的滿足可以有多少。」

希望大家有多些交流,一起聊聊天。
生活書院項目主任Sandy

這次市集除了遊戲、食物和手作攤檔外,還有多場講座及工作坊,並會免費開放場內全部3個展館。不想再只是逛街,可以如他們所說,到這個市集一起學習。

「良食兌換」市集
日期:2018年6月23至24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地點:生活書院<大埔錦山178號(前佛教大光中學)>
詳情:www.facebook.com/schoolofeverydaylife

每一事物背後的價值,都不止是金錢。(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