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異想】屯門市廣場30年劇變 音樂噴泉八佰伴變跨境購物店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近年港人愛湧上山「打卡」,其中一個原因大概是看夠千篇一律的商場,想來點不一樣的景色。想像一下:室內寬闊的空間夠你隨時停下來休息,不阻礙人。後方有幾層高的雲石階梯,前方是大型噴泉,有音樂和七彩射燈;抬頭看,還有中世紀街燈、左右兩側的歐陸建築裝飾,藍天白雲假天花,這不是威尼斯人,而是80年代的屯門市廣場。

新界西首個大型商場 音樂噴泉洗脫屯門「鄉下味」

1973年,政府才把屯門發展成新市鎮。不過10年光景,屯門已有4條公共屋邨。1987年開始,信和集團分3期建成屯門市廣場,成為新界西第一個大型商場。幾年前,這裏仍是個有牛橫過馬路的地方。

商場開業時,一樓的中央廣場設有音樂噴泉,當時有音樂噴泉的高檔商場不多,市民視觀看噴泉為一種消閒節目。附帶音樂噴泉的商場,令被外間視屯門為「鄉下地方」的屯門人引以為豪,有居民說:「是我們也有『音樂噴泉』啊!不讓沙田專美。」當音樂響起,水柱隨音樂節奏和燈光擺動,最後強力水柱一下子便衝上天際(即假天花的藍天),「沙」一聲,水停。片刻寧靜後,觀眾拍掌,結束這場完美表演。

80年代的屯門市廣場中庭充滿異國風情。(屯門舊照片專頁,屯門市廣場售樓書)

音樂噴泉為大商場專利  為吸引家庭客

「香港購物商場的歷史論述」專頁創辦人及城市研究者何尚衡早前接受《01社區》訪問曾指,「廣場」意念本來自歐式廣場(plaza)。因歐式廣場多設有噴泉,故香港的廣場亦模仿之。同時,商場於中庭擺放噴泉,跟在室內設置園藝及水景一樣,希望在室內模仿大自然,讓顧客長期逗留在室內也不覺侷促。現在的商場不論規模,動輒名為XX廣場,以往只得空間夠大的商場,如旺角新世紀廣場、山頂廣場等才有音樂噴泉,其中沙田新城市廣場的噴泉音樂表演,假日更會做足8場,以吸引家庭顧客。

1999年,信和集團為商場翻新,千禧年代容不下音樂噴泉,整座被拆卸。據報導,信和集團租務部總經理陳欽玲解釋,考慮區內缺乏展覽空間,而大雲石的階梯藏有很多機器,移走噴泉和階梯可騰空8,000呎空間,再辦車展、食品展等展覽增加商場額外的收入。一個商場的標誌消失,換來是全新界最大的展覽場地,面積超過10,000平方呎。

1996年,區域市政局為慶祝10週年,於屯門市廣場舉辦活動。(區域市政局年報,1996年)

八佰伴佔商場近4成面積  結業時轟動全城

有些老屯門人仍會喊「屯門市廣場」作「八佰伴」。屯門市廣場開業初期,有佔地30萬呎的日資百貨公司八佰伴,面積佔廣場近四成,可見是商場的主要骨幹。97年的金融風暴,掃走全港的八佰伴,成為轟動一時的大新聞。八佰伴是街坊對屯門市廣場另一個集體回憶,那時整個屯門市廣場空了大半,人流大跌。其後,八佰伴的位置換上來自歐洲的家樂福超級市場及美食廣場。除了屯門市廣場,只有荃灣灣景廣場、元朗新元朗中心商場及杏花邨才有家樂福超市,惟2000年,家樂福退出香港市場,而屯門市廣場早在1998年與吉之島簽了12年租約。

跨層遊樂場本規定為公共空間   部分設施卻成禁區

90年代,商場甚至出現「禁區」。屯門市廣場一期四樓原有橫跨兩層的兒童遊樂場、高爾夫球場、滾軸溜冰場和2個網球場,商場有電梯到達平台,多元化的康樂設施和公共休憩空間吸引不少居民,惟平台於90年代不再對外開放。直到2009年,地政總署列平台為公共空間,才重新對所外開放。剩下的兒童遊樂場、籃球場、壁球場及網球場失修多年,並長滿雜草。關注公共空間的非牟利慈善機構「拓展公共空間」曾撰文指,平台貼上告示「請勿進入」,休憩範圍又佈滿積水,斥發展商疏於管理,難吸引公眾。他們又斥,平台雖為公共休憩空間,部份設施卻長期圍鎖。

屯門市廣場的平台遊樂場和康樂設施,設有天橋連接上下兩層。(Building journal,1988年)

現時自由行旅客佔屯門市廣場總人流兩成

屯門已發展成近49萬人口的地區,屯門市廣場的紅磚外牆亦改成鋁板,商場擴建之後,樓面超過1百萬平方呎。不過,有居民嘆屯門市早已變臉。以往西鐵未開通,來消費的主要是屯門、元朗、天水圍居民。2007年深圳灣口岸通車,一切開始變。新開辦的B3X巴士,由深圳灣口岸至屯門市中心,所需的時間少於20分鐘,商場轉而吸引新客,推出送車票優惠。商場平日人流約32萬,假日更高達36萬,當中20%至25%為自由行旅客,餘下為屯門、元朗及天水圍居民。2013年,V City商場開幕,裝修和店舖組合與屯門市廣場、其他商場大同小異。

屯門又多一個大型商場,發展之快,最近好像開始少了人問:「屯門係咪有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