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7%受訪者自認不快樂 兩成人要改善「內心和諧」狀況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近月發生多宗家庭倫常慘劇,有機構調查發現,近兩成受訪者需改善個人內心和諧狀況,需要改善家庭關係和諧及社群關係和諧亦各佔11%及12%。此外,有7%受訪者認為自己不是快樂人。
有裝修師傅曾因事業及婚姻不如意,內心及婚姻和諧指數偏低,甚至拒絕與家人溝通,後來發現改變與家人溝通態度更有助解決問題,亦成功化解婚姻危機。

調查發現,受訪者的內心和諧(自我接納/包容)、家庭和諧及社群和諧的平均分介乎7.2至7.7分之間。(勞敏儀攝)

任職裝修師傅的鄭北豪,4年前因工程問題,瞞著家人向銀行借下四十多萬元,太太發現後甚為反感,並嚷著要離婚。他說,當時太太不願意聽其解釋,不相信他會勤奮工作還債,甚至要分房睡覺,令其一度不想與太太溝通,「自己覺得好煩,唔敢面對家人。」他後來認識一名傳道人,建議先處理與太太的關係,多溝通令太太明白自己想法,再學習人手安排及工程分配,終令太太減少擔心,成功修補關係,打消離婚念頭。

鄭北豪曾因工作不順利而向銀行借貸,被太太發現後婚姻關係不如意,曾一度拒絕與太太溝通。(勞敏儀攝)

調查:和諧指數愈低 快樂指數愈低

香港忠僕事奉中心及Nice Talk輔導中心在今年5月,進行一個和諧香港網上調查,了解本港現時不同層面的和諧狀況,特別是港人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組織的不和諧原因與改善方案的看法,調查共收集886份問卷。

調查發現,受訪者的內心和諧(自我接納/包容)、家庭和諧及社群和諧的平均分介乎7.2至7.7分之間。當中高分者較低分者,成為快樂人的機會高約21至25倍,他們亦較為不會擔憂身體健康及財務狀況;反之亦然。

此外,當中最少有19%受訪者需要改善個人內心和諧狀況,11%要改善家庭關係和諧,12%要改善社群關係和諧。在情緒、身體及財務方面,7%受訪者(自評快樂指數在5分以下)認為自己不是快樂人,17%擔心自己健康,19%擔心自己財務。

Nice Talk輔導中心服務總監鄭健榮解釋,若市民內心和諧、家庭和諧及社群和諧指數較高,當面對困難時較容易獲得身邊人的支援,或被多加提醒切勿墮入賭海,故在財務擔憂較低。

鄭健榮望政府增撥資源改善坊間精神健康服務。(勞敏儀攝)

溝通有助提升和諧指數

至於如何提升和諧指數?有約5成受訪者認為「宗教信仰」能幫助自我接納及包容,其次是「建立健康思維」(36.3%);在與家人建立和諧關係方面,43.7%受訪者認為要「改變溝通的態度」,其次是「多聆聽,少批評」(40.1%)。鄭健榮指,改善和諧指數的方法說易行難,望政府增撥資源改善坊間精神健康服務。

機構又建議,建立健康思維、情緒及壓力管理有助改善個人內心和諧;而學習有效溝通的技巧與態度、解決問題及處理衝突方法強化部分家庭與社群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