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患者感擔心無助 的士司機確診後 賣車買龕位「備用」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前列腺癌被喻為「男人最痛」,醫院管理局數據顯示,每年前列腺癌的新症及死亡人數都創新高。調查發現,近半受訪前列腺癌患者在確診時感到擔心,最害怕出現「漏尿」、失禁等後遺症,又憂慮自己變成家人負累。3年前確診前列腺癌的黃先生,本是的士司機,但證實患病後,立即賣掉生財工具,並購買2個骨灰龕位「備用」,嚇得太太嚎啕大哭。
有專家指,不少前列腺癌病人在確診初期會有負面情緒,若情況持續,應尋求專業協助,而患者亦可參加病友組織,接觸病情相若的過來人,有助了解疾病的真實情況,大大減低憂慮。

黃錫坤在確診患上前列腺癌後,大受打擊,「我捱了幾十年,子女已長大投身社會,以為可以跟太太享享清福,結果竟然患上這個病!」(受訪者提供)

前列腺癌位列本港男士第三大常見癌症 

根據醫管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6年前列腺癌的新症超過1900宗,位列本港男士第三大常見癌症。在2005年,前列腺癌個案只有970宗,及至2016年,個案已增加至1912宗,增幅達97%,接近一倍。數據亦顯示,前列腺癌有年輕化的趨勢,60歲以下的患者在2005年有71宗,至2016年則有153宗,急升1.2倍。另外,數據顯示,本港在2005年有231名男士死於前列腺癌,在2016年,有關數字大幅上升至410名,上升了78%。

69歲的潘森榮就在2年前出現持續腰痛,後確診前列腺癌,而他當時的癌細胞已擴散入骨,需接受化療。 (受訪者提供)

逾九成參加過病友組織人士變得更樂觀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及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於今年7至8月以問卷訪問了191位前列腺癌病友及60位家屬,大部分患者年齡為60至79歲,主要是公立醫院病人。結果發現,面對確診一刻,不少患者已出現負面情緒,四成七受訪者指對病情感擔心,最擔心的問題分別是「影響小便功能,如漏尿或失禁」、「成為家人的負累」及「治療費昂貴」。

近四分之一患者及家屬覺得社會對前列腺癌病人的支援不足夠,七成六患者稱最希望得到的是「治療後護理及康復須知」。受訪者中,有六成一指曾經參加前列腺癌病友支援小組的活動如健康講座、同路人分享、運動班等,但亦有三成人因「不知道有活動」而未曾參與。而參加過病友組織活動的受訪者,逾九成表示他們變得「更樂觀面對治療」、「對前列腺癌的認識明顯增加」、「對治療更有信心」,普遍影響均為正面。

有患者隱瞞妻兒獨力抗病 有人賣車再買龕位「備用」

在2015年證實患上前列腺癌的黃錫坤,本身是一名的士司機,他在確診後大受打擊,「我捱了幾十年,子女已長大投身社會,以為可以跟太太享享清福,結果竟然患上這個病!」他立即賣掉生財工具,再買了兩個龕位「備用」,嚇得青梅竹馬的太太嚎哭,及後經病友開解,他才放心接受治療,積極抗病。

而69歲的潘森榮就在2年前出現持續腰痛,後確診前列腺癌,而他當時的癌細胞已擴散入骨,需接受化療。為免家人擔心,他患病初期,一直隱瞞自己病情,獨力面對,「我最大的牽掛,是有腦退化症的太太。」後來在醫院義工鼓勵下,他才將病況坦誠告訴家人,現時他更成為醫院義工,助人自助。

社工:參加病友組織 可大減病人及家屬的憂慮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義務秘書馬偉傑醫生表示,調查發現,病人不算諱疾忌醫,但典型男士比較被動,即使有負面情緒,亦未必願意表露。而事實上,若患者隱瞞負面情緒,或令家人更擔心,甚至破壞彼此關係。基督教聯合醫院癌症病人資源中心社工主任陳少楓亦指,不少前列腺癌病人在確診初期會有負面情緒,如擔心、否認、憂慮等,甚或有失眠的情況出現,如果情況持續,並影響日常生活,應尋求專業協助。他又鼓勵前列腺癌患者參加病友組織,因新症病人若孤軍作戰,容易鑽牛角尖,誤以為自己病情很嚴重,如有機會接觸病情相若的過來人,便有助了解真實情況,以及治療前後的須知,大大減少病人及家屬的憂慮。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與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亦合作編纂《勇往直前 – 跨越前列腺癌》一書,內容包括八位病友的親身經歷、專業醫護的醫學資訊、社工建議及分享、社區資源聯絡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