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六十載「陳美莊」終尋回家人團聚 「冼玉翎」感恩心願能圓

撰文:王珮殷 李慧妍
出版:更新:

血濃於水的親情,無論失散多久,緣分還是會令彼此團聚。已花甲之齡的冼玉翎,幼年因家貧,父母無奈把她送養;至上周四(13日)公開尋親,透過報道終獲得好消息,找回其六位兄姊。
雙方今(19日)在香港紅十字會的安排下見面。冼玉翎一見到家人,便雙眼通紅、深深擁抱;兩位姐姐眼見年幼的妹妹生活美滿,亦潸然落淚:「當年家裡環境實在太差了,(父母)送走她總比留下好。」終於與家人重逢,完整了「陳美莊」的身份:「真的很開心,找到家人、圓了心願。只要有緣分,盡力去試,始終有重逢日子。」

冼玉翎與失散60年的兄姊,今日(19日)首次重逢,場面感人。(王珮殷攝)

懷著緊張心情的冼玉翎,緩緩推開會議室的大門,見到五位(有一位因事未有出席)樣貌與自己有幾分相似的花甲兄姊,放慢了腳步、深呼吸,才輕輕走前,與其兩位家姐、三位兄長逐一擁抱。71歲的三姐陳詠儀難掩感動之情,聲淚俱下輕聲耳語說:「終於見回你了。」

71歲三姐:「終於見回你了」

離別六十三載,從不敢奢望找回家人的冼玉翎,久久未能平復心情。她忍著淚水,哽咽致謝:「真的好開心、好感動,在紅十字會幫忙,再安排做訪問,終於找到家人,完成心願。」她續說:「感謝生父母生下我,帶我來這個世界,讓我有了不同的豐富人生。亦感謝養父母的養育之恩,相信他們在天國知道,也會安息、開心。」聽到妹妹的說話,三姐再感觸落淚。

四哥陳景雄(左)和五哥陳雄輝(右)向玉翎(中)展示家庭照。(王珮殷攝)

50年代一家6口住80呎家

一切要由1955年的西環說起,原名「陳美莊」的冼玉翎,因家境貧困,生父母無奈將她送養。69歲的四哥陳景雄憶述道,80呎的家只容得下父母及4姊弟,他與大姐則要搬到外公外婆家居住,「爸爸是行船、做大廚,一年半載才回家一次;媽媽就全職照顧我們,閒時穿膠花幫補家計,但每天收入只有3元。」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們自小便懂得互相照顧,12、13歲便要放棄學業,打工養家。

養父母以30元利是帶走「美莊」

玉翎自出世後,一直由姐姐們照顧。73歲的二姐陳詠莊在童年回憶中尋找片段,那時每天要幫「美莊」換尿片、餵煉奶,又會帶她到街上,即使包裹嚴密,「美莊」還是很易被曬黑,便改了乳名「黑妹」,「現在她不黑了,我比她更黑。」二姐笑說道。

在玉翎8個月大時,其生父母因無力撫養,便將她交給冼氏夫婦。談及送走妹妹那天的場面,現時已67歲的五哥陳雄輝記憶猶新、難以忘懷,「當年我只是4、5歲,她的養父來我們家,以一封30元利是便帶走她,而父母則十分平靜。」一旁的二姐即說:「送走她,我每天都哭得厲害,害怕養父母會虐待她。」

冼玉翎四歲時的照片。(王珮殷攝)

7、8歲時憑針卡發現自己身世 後來向醫院查詢父母資料

自那時起,「陳美莊」變成了「冼玉翎」,生父母在家中甚少提及妹妹,惟六兄弟姊妹亦嘗試偷偷打聽;中介人曾騙他們,妹妹生活環境很好,能學琴、又會移民,他們才安心,逐打消尋親念頭。

不過,命運卻令玉翎在7、8歲時,於家中發現防疫注射記錄卡,上面印着出相同的出生日期,但名字卻為「陳美莊」,令她懷疑身世,但由於害怕養父母知悉後會拋棄她,便一直隱瞞。

至30多歲時,她曾致電自己出生的贊育醫院查詢生父母資料,再搜尋死亡證資料,發現一個與她生父名字相近的男士資料,輾轉一輪才發現資料有錯。尋親念頭未有消退,她於今年一月向紅十字會尋人服務求助,報道於上周四刊登後,被五哥陳雄輝看見,即激動不已通知家人。

五哥憑父母名字認親妹

他表示,看到父母的名字「陳喜成」及「姚碧若」,便知道是失散多年的小妹。對於一家團聚,六兄弟姊妹均覺得很神奇,四哥形容知悉尋回妹妹那刻「一片空白」,「以前都不知道甚麼是腦袋一片空白,現在知道了。幾天都睡不著覺,很期待與妹妹重逢。」

一通電話 尋回三十多人的大家庭

上周五(14日)下午,玉翎在街上接到電話,獲悉尋回家人,直言難以置信:「心噗噗跳,突然心酸了一下。」於是,她亦急不及待告訴四個子女。

她直言從小渴望有兄弟姊妹的生活,如今多了至少37名親人,兄姊、姨甥女及姪子等,「現在心裡很幸福很溫暖,會好好珍惜日後與家人相處的日子。」雖然父母早已不在人世,但她亦表達對生父母的感激之情:「感激生父母將我帶到世上,給了我一個豐富的人生。」

多年後重逢,兄長姐姐們都坦言「有很多事想跟妹妹一起做,有機會會帶她到舊居看看」,承諾會多陪伴她,多與她傾訴,希望彌補過往失散的時光。

三姐陳詠儀(中)見到小妹玉翎,心情激動、久久未能平復。(李慧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