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大學生赴澳洲與科企創辦人交流 感悟初創公司應解決社會問題

撰文:陳晶琦
出版:更新:

香港正推動初創公司發展,李嘉誠基金會及四間大學合辦「future now 在未來留座」活動,贊助11名本港大學生本月初到訪澳洲參觀當地創新科技發展,包括Harrison.Ai人工智能選取胚胎、Spaceship養老金管理公司、Q-CTRL量子控制新創公司等,並與多間科企創辦人交流。
多名具有創業經驗的大學生參與是次活動後認為,香港與澳洲初創企業成立最大差別是,後者著重解決問題,而非「唔想幫人打工就開初創」的心態,所以成果較為顯著,亦能為社會帶來更大裨益。
《香港01》記者澳洲悉尼、阿德萊德越洋報道

來自本港四間大學的11名學生於本月初,一連五日到訪澳洲悉尼及阿德萊德,參觀多項創新科技發展項目。(陳晶琦攝)
就讀香港大學主修數學及物理學五年級生鄧敦雨表示,是次旅程感受最深的是,多位創辦人成立初創目的是致力解決社會問題。(陳晶琦攝)

參與者之一、就讀香港大學主修數學及物理學五年級生鄧敦雨表示,是次旅程走訪多家初創企業後,感受猶深,特別是多位創辦人的初衷是致力解決社會問題,冀能幫助別人,而不是純粹厭倦做「打工仔」,希望創業賺取更大盈利。

他又分享說,自己一直對可持續發展方面感關注,並計劃與數位夥伴研究將空調系統以人工智能技術有系統地調至最佳溫度。經過今次交流後,冀成立的公司能面向世界及解決社會問題。

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系應屆畢業生張子揚認為,本港創業氣氛未如澳洲,源於政府角色較被動及批出資金後欠缺跟進。(陳晶琦攝)

另一參與者、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系應屆畢業生張子揚則指,現時香港政府有不少措施及資源推動港人成立初創企業,惟創業氣氛未能媲美澳洲,相信與政府角色被動、批出資金後欠缺跟進有關。

他解釋,政府近年舉辦不少初創企業比賽,大學生普遍希望嬴得比賽取得資金,而不是發掘到社會問題再籌措資金,故最終觸礁的機會較大、成效亦低。

初創公司應針對解決問題

他表示,旅程期間到訪一間名為Harrison.Ai 人工智能醫療公司有很深的啟發,原因是其一創辦人Dimitry Tran 發現越南的醫療制度未完善、醫療用具擺放混亂,最終運用膠貼標示,令當地醫護人員清楚分辨醫療廢物並重整醫療秩序。透過此個案分享,張子揚深切體會初創企業的成立不應本末倒置,而應回歸原始、針對性解決問題,才能為社會帶來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