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研究:港人年均「射波」5日 工作壓力至每年經濟損失達149億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嶺南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本港僱員每年平均缺勤8.3天,當中「真病」只佔3.2日,其餘5.1天均為非生病缺勤,即平均兩至三個月就有一天是「射波」。
當中以地產界平均缺勤率最高,每月「射波」超過4日;而受訪教師均表示自己沒缺勤,即使身心疲憊仍會勉強出勤,甚至超時工作。
研究指出,工作壓力在港十分普遍,且對香港社會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估計每年總經濟損失相當於53億至接近149億港元。團隊建議,管理層應注意僱員工作壓力來源,採取措施支援僱員,而政府應「帶頭」做起,在可行範圍內實施彈性工作安排,提醒員工避免帶病工作,並鼓勵員工定期運動,保持身心健康。

+2

職安局早前委託嶺大研究「工作壓力對香港社會和經濟的影響」,在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以焦點小組及問卷調查訪問2,032名介乎18至70歲的僱員,評估本港八個行業(教育、建造、運輸、金融及保險業、公共行政、人類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住宿及膳食服務、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人士的工作壓力。

地產界平均缺勤率最高 每月「射波」超過4日

研究顯示,港人一年平均缺勤日數約8.3日,當中生病缺勤佔3.2天;其餘5.1天則屬壓力所致、「扮病」及家庭因素的非病缺勤。而多個行業中,地產界缺勤率最高,每月平均缺勤超過4日(37.64個小時),同時「人在,心不在」的勉強出勤情況亦較常見,情況比運輸業(8.91小時)及建造業(8.35小時)每月只缺勤約一日高。

地產代理主要賺佣金,通常有新盤開售,就會連續開工,成功做到一單「刁」,基本上已賺到一個月收入,大可多多「射波」。

負責研究的嶺大社會科學院院長兼應用心理學講座教授蕭愛鈴形容,「港人以勤力聞名,即使交通不便,步行一至兩小時亦會堅持工作」,估計地產界缺勤率高,與絕大數僱員收入與銷售掛勾有關:「地產經紀工作時間靈活,即使每月只有一筆交易,也有足夠收入」。

教師常OT、勉強出勤 壓力源於學生成績、紀律及家長溝通等

研究亦發現,工作壓力在港十分普遍,平均接近3成人感到工作壓力非常大,當中教育、建造及運輸業界的平均工作壓力,屬八行業內最高。當中受訪教師均表示沒有缺勤,惟經常超時工作,但勉強出勤情況普遍。

蕭愛鈴指,焦點訪談中不少教師反映壓力源包括學生成績、課堂紀律及家長溝通等。
 
她舉例指,教師除了要為教務及學生成績負責,亦須管理課堂紀律、與家長溝通及進行不同會議。有資深教師更形容加班似是本份:「好像教師週六日加班是應該的,或者晚上加班是應該的」。本港實行融合教育,學校內有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是平常事,有教師反映,有一名SEN生在課堂上會大聲尖叫,故不但要花精神處理課堂紀律,亦要追趕教學進度。

建造業、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僱員常「勉強出勤」

除了地產及教育界,研究發現,建造業、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僱員「勉強出勤」情況亦較常見,蕭愛鈴指,建造業多以「日薪」計算,即使僱員不想上班,亦會考慮到收入問題而勉強工作;而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則易因人力不足、收到食客負面評價而感到難過。
 
團隊以政府統計處2019年的全體香港僱員(387萬人)及在職港人工資中位數(17,500元)計算,每年香港僱員因工作壓力而曠工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49億至8.58億港元;而勉強出勤的損失可達13.73億至21.46億港元。連同工作壓力引起的醫療開支及因病缺勤的費用,團隊估計每年本港因工作壓力所致的總體經濟損失,達53億至接近149億港元。
 
反修例風波下,交通及出勤時受影響,蕭愛鈴鼓勵企業與僱員增加溝通,並互相信任,如員工往返的通勤時間過長,宜安排在家工作。她又指,工時長不代表工作效率,港府應「帶頭做起」,鼓勵僱主為僱員溝通,適時提供支援,如更新硬件、提供培訓及實施彈性工作安排等,協助員工採取措施平衡工作與家庭;為減少缺勤情況,她鼓勵管理層以身作則,並設立制度獎勵出勤情況理想的員工;而僱員亦應盡量放鬆,保持積極正面想法,定期運動,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