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港珠澳橋工殤】出海直擊:無視血淚教訓 高空工作無安全帶

撰文:余睿菁
出版:更新:

港珠澳大橋因工作平台倒塌,造成2死3傷,工殤發生至今一個月,《香港01》記者昨(4月29日)連同有安全主任資格的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陳錦康,及擁有數十年經驗的建築工人陳八根一同乘船出海,到達在香港海域施工的港珠澳大橋及人工島地盤,直擊地盤內安全情況。血的教訓並未能喚醒工人注意安全,記者目測發現,大部分工人開工時都沒穿救生衣,此外,7名工人在高空工作,當中6人明顯沒有安全帶,一旦發生意外,後果可大可小。
(系列之二)

7名工人在進行高空工作時,未有扣上安全帶。(余睿菁攝)
陳錦康(右)及陳八根一同出海視察港珠澳地盤。(余睿菁攝)

高空工作安全裝備只有反光衣

記者與陳錦康及陳八根首先到人工島的地盤,當時海邊約有5人工作,他們全都有穿救生衣,但將目光轉到附近一架負責吊起大橋配件的船隻,卻見到2名疑似南亞工人,在船邊高空工作時,完全未見有穿上任何救生衣及扣上安全帶,只穿了反光衣,當中一人更背上斜孭袋。

陳錦康及陳八根二人目睹情況,擔心工人如跌落海又不懂游泳就會產生安全問題。陳八根坦言,不少非本地工人到地盤上班前,只會修讀數小時的安全課程,課程雖會教授法例方面的知識,但無提及工友會遇到的情況,故部分工人安全意識或較差。

兩名非本地工人在船上工作,卻只穿上反光衣。(余睿菁攝)

7人開工6人無安全帶

離開人工島,船隻駛到港珠澳大橋工程地盤,幾乎每個橋躉位置,都有數名工人在工作或休息,記者來到其中一個橋躉位置,正好有7名非本地工人在高空工作台上工作,當中6人沒有安全帶,而且高空工作台亦未見有獨立救生繩,安全情況存疑。

意外發生一個月,出事現場仍然停工。(余睿菁攝)
意外後,帆布帶及鐵欄都有明顯損毀。(余睿菁攝)

肇事工作台無任何穩固位置扣安全帶

船隻一直前進,來到香港水域邊界位置,這是一個月前,發生工作台下塌的意外現場,原本4個臨時工作台只剩下3個,而已墮入海中的工作台,只見一條已斷裂的帆布帶,而帆布帶右邊的鐵欄亦有明顯凹陷。連接出事工作台及隔離另一個工作台的通道亦已斷開,工作台依然停工,沒任何工人在工作,四周環境一片寂靜。陳錦康與陳八根一同視察工作台,發現確實無任何穩固位置扣上安全帶。

外國一般會在橋上鑽孔

陳八根指,在高空工作,勞工處的指引列明要有獨立救生繩掛在穩固位置,但出事工作台上,未有合適位置可掛上救生繩,讓工人將安全帶扣在救生繩上,最終導致意外後3名工人連人帶台跌落海,當中2人死亡。他指,外國一般會在橋上鑽孔,鎖上螺絲及安裝橫樑,以供工人掛上救生繩,他認為,工業意外頻生,勞工處等政府部門責無旁貸,他建議需將無約束力的職安指引變成法例,並加強罰則,提高阻嚇性。

連接兩個工作台的通道亦已一分為二。(余睿菁攝)

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梁廣灝則指,肇事現場一條由綠色布料包裹的帆布帶,斷裂位置上方,有一部分明顯損毀,鐵欄亦有明顯凹陷,他相信損毀及凹陷都是工作台塌下時,受到重擊所致,相信損毀的帆布帶並不是導致意外的成因。

王宇來認為勞工處要向非本地工人宣傳及教育職安意識。(余睿菁攝)

工會:外籍工人「為上堂而上堂」

《香港01》記者在港珠澳大橋工地上直擊,發現非本地工人的安全意識頗為薄弱。職工盟統籌幹事王宇來認為,非本地工人在工地內不受重視,往往會擔任本地工人不願去做的工作,如在較熱的隊道工作,或從事高台方面的工作,但他們所受的安全訓練不足,甚至有不諳中英文的尼泊爾人,上安全課程時一句也聽不明,純粹「為上堂而上堂」,故他們的安全意識較差。王認為勞工處應加強他們的安全訓練,亦可安排翻譯協助他們了解課程內容,工會亦希望與勞工處合作,向非本地工人宣傳及教育職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