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何啟明:雷動計劃出選名單光譜須夠闊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雷動計劃是要非建制派協調出「最強名單」參選……這個名單最後必須溫和到激進,年輕到資深,素人到現任各有代表才對,否則讓選民選擇減少,也對民主派世代交替十分不利。
何啟明
隨著各政黨陸續派人參選,戴耀廷提出的協調「雷動計劃」亦進入商討階段。(資料圖片)

新東補選,年輕本土派火速冒起,理論上擴闊了民主陣營的政治光譜,但選舉中卻看不到民主派得票有顯著增長,相反建制票數平穩。事實上,過去幾屆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得票均持續每次下跌 2%,而在剛過去的補選中,泛民建制已見得票各半,不再是「六四比」形勢。當中近三分之一的民主派支持者投向了較激進的本土派,反映本土不再是「少數派」,之後,陸續有評論指民主派互相搶票,或陷入惡性競爭……撇開當中一些危言聳聽之說,民主派也確實應想想怎樣保住,甚至是開拓票源。

真正的戰場:爭取中間選民

毋庸置疑,民主派的「共同敵人」必然是保皇黨和政府,倡議「雷動計劃」的戴耀廷教授指出非建制派必須「造大個餅」,甚至是「立法會過半」才能真正形成一股抗衡力量。而要從對家(建制)取麵粉「造餅」,由始至終,真正要爭取的是「中間選民」——極親建制的不會忽然由 0 跳到 100,所謂「激」的亦言,故民主派與建制間短兵相接之處,正是中間地帶。

「中間選民」政治立場未必鮮明,但眼睛雪亮,你猜他們看不到政府施政問題、建制盲從投票嗎?但由於民主派被描繪成「搞搞震」,有些選民便要「含淚」投建制,但只要多接觸,讓他們了解民主派理念,情況或已截然不同。要怎加強接觸?答案是民生工作。舊型公屋重建、私樓業主維修、抗加租保留小商戶⋯⋯地區工作令民主派與居民建立關係、信任,同時傳揚民主。

戴耀廷繼2013年提出佔領中環的構思後,早前再提倡「雷動計劃」。(Getty Images)

雷動計劃最強名單 需提供足夠選擇

要將政績演化成議席,將民主的聲音帶入議會,選舉協調亦必不可少。看一直介入為建制協調的「中央選舉機器」,早在每屆選舉裏累積經驗、調整策略,再以雄厚資源不斷 upgrade,終極目標就是要建制必勝。民主派再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只會久守(三分一議席)必失,是時候更進取,讓「雷動計劃」團結民主派,上望半數甚至過半數議席。

據戴教授言,雷動計劃是要非建制派協調出「最強名單」參選,那怎樣決定誰出線?現實點應是以「勝算」計。如何計算勝算又是因時制宜的一套方法,純粹舉例,年輕本土得到選民支持,「年輕」、「本土」這些條件是否放入考慮?又,再純粹舉例,新東補選,建制流失了北區、沙田的票,這些選民中,民主派又有哪些人「接得住」?支持中間溫和的選民,又可以怎樣回應?這些都是雷動協調終極「最強名單」的過程中應該思考的。

容我籠統點說,這個名單最後必須溫和到激進,年輕到資深,素人到現任各有代表才對,否則讓選民選擇減少,也對民主派世代交替十分不利。

【編按:作者為青年民協召集人。】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